
發表時間:
在英國以及世界哀悼女王的同時,世界一些地方也有聲音質疑讚揚英國君主制的價值。在岡比亞,作為英國的前殖民地,現在也還是英聯邦的成員,殖民地的過去歷史在該國卻喚起五味雜陳的記憶。據本台報道稱,當然人們對君主制和伊麗莎白二世的依戀依然還是強烈的。
岡比亞對英國君主制和伊麗莎白二世的遺產看法截然不同。據本台在班珠爾的記者米蘭-貝克曼斯今天報道稱,88歲的阿利厄-莫馬爾-恩傑在他位於塞雷昆達的家中,追蹤觀看圍繞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葬禮的各種儀式。對這位生於1937年的前市長來說,殖民時代首先是獲得教育的代名詞,為此他仍然非常感謝英國人。
據他說,“從我們被殖民的那一刻起,我們都去了學校。這涉及投資與成本,學校由英國支付。學校建成了,我們的學費也付了。我們對這種支持感到非常滿意。”
在班珠爾,在岡比亞國家博物館,館長哈蘇姆-塞薩伊自豪地向我們展示了伊麗莎白二世女王1961年12月唯一一次訪問的照片。但哈蘇姆-塞薩伊也回顧了殖民化的黑暗面。據塞薩伊說,“作為一個歷史學家來看,殖民時代總體上是負面的,因為它是一個以剝削和壓迫為特徵的時期。我們的傳統和文明遺產被破壞了。我們被迫種植花生並將收成賣給英國人,同時還向他們納稅。”
在年輕一代中,鑒於英國君主制在非洲,特別是在岡比亞歷史上所代表的意義,這種對女王的讚頌和悼念是難以理解的。24歲的岡比亞作家和詩人阿拉薩內-恩傑解釋了他為什麼不想向王室發出悼念表達。他說,”英國人完全沒有為我們做任何值得稱道的事情。這種遺產就是殘酷的死亡、剝削、監禁……”。
但據國家博物館館長說,如果說殖民時代留下了痛苦的記憶,那麼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更多的是與非洲獨立和非殖民化的進程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