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爆發移民潮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且絡繹於途仍未見頂,並不是高官把頭埋在沙堆便能否認。尤其是英國頻頻出招搶人,既有「BNO 5+1」,復推「高潛質人士」工作簽證等,由於移民門檻降低,一些原本不走的也坐言起行。筆者一位認識逾20年的老友今年初申請移民英國,暑假過後便舉家離港,令人好不唏噓。
說好不唏噓,是因為筆者這位朋友可算是香港中產的典型,也是一個社會的中流砥柱。她在香港土生土長,在一間奶品公司工作,丈夫則是建材公司的推銷員,育有兩名年幼子女,早就有自置物業,也有工人,生活雖不算富裕,但總算無憂。要是繼續留在香港,肯定能過上穩定而舒適的生活。然而,他們寧願放棄香港所有,辭職賣樓投向一個完全未知的世界,甚至明言到了英國必須從低做起「捱世界」,當中到底為了甚麼,值得執政者反思。
這年來,像筆者朋友般匆匆移民英國的港人不在少數,出走的大都是香港社會的中產階層。中產階層是建立一個穩定社會的最大群體,這群體一旦出現斷層,對社會發展影響極大。奇怪的是,至今未見港府針對挽留人才提出具體辦法,甚至連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也要「懲罰」移民港人,這除了將某些港人進一步往外推,根本沒有絲毫好處。
道不同不相為謀。站在執政者的角度看,或許讓這些心懷「異心」的港人離開,才是消除執政阻力、專注發展的好方法,何況內地多的是人,引入內地人才填補缺口,可謂輕而易舉。可悲的是,這些離開的人一樣有為香港付出過、打拚過,他們並不是毫無貢獻,相反,這些人本來都以香港為家、植根香港,現在卻毫不留戀。走吓一個又一個,還如何叫人相信香港幾好都有?

Source

作者: HK in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