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FT中文網的溫馨提示:如您對FT中文網的內容感興趣,請在蘋果應用商店或華為應用市場搜索「FT中文網」,下載FT中文網的官方應用,付費訂閱。祝您使用愉快!
幾周前,我一位炒幣的朋友——人人都有這麼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大約損失了7萬英鎊」。他在倫敦算得上中產階級,而且大概能承受7萬英鎊的損失,因為這些錢全是他過去幾年炒加密貨幣賺來的。他抱怨完自己的損失後,又開始談論抄底,這說明他並沒有完全失去信心。
當然,跟最近普遍的損失相比,他虧的這點兒不算什麼。虧錢的也不僅僅是加密貨幣。今年迄今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各自損失了逾400億美元,主要原因是他們的公司股價下跌——相當於跌掉了塞爾維亞或阿塞拜疆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因為同樣的原因,新加坡首富李小冬(Forrest Li) 220億美元的財富在5月份縮水了80%。這讓他跌出了彭博(Bloomberg)全球500富豪榜。
面對這樣的損失,人該如何自處?專長為財富心理學的臨床心理學家布拉德•克朗茨(Brad Klontz)說,那些有錢了很久的人往往能更好地應對。他們一般擁有多樣化的投資組合,這意味著他們的所有財富不太可能一下子蒸發殆盡,他們會很高興地坐等股市下跌,然後在低價買入資產。幾乎所有最大的輸家——來自各大財富榜——都會落入這一類:帳面損失最終將被帳面收益所抵消。
但是,對於那些在極短時間內賺了幾百萬的人來說,情況可能就不一樣了。特别是如果他們是靠舉債來放大收益——當資產價格暴跌時,這一過程會發生逆轉,損失會更加嚴重。他們會變得沮喪、憤怒,甚至想自殺。「這取決於他們的自我和自我價值在多大程度上與他們的凈資產有關。」克朗茨說。
他補充說,一個讓情況更加複雜的因素是,那些暴富的人往往是靠不守常規賺到錢的:「你學到了錯誤的一課,但結果卻對你非常好。」
研究表明,人們通常把主要憑運氣取得的成功歸因於自己的才能,而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如此。問題是,如果你相信是非常規的才能讓你賺到了數百萬美元,那麼當你損失了90%的財富時,你就很難再聳聳肩說,「這就是命」。讓人成功賺到錢的東西可能讓人相信自己擅長一切,尤其是投資。
如果這聽起來像是介於投資和賭博之間的灰色地帶,事實的確如此。專長包括賭博和金融成癮行為的蘇格蘭心理治療師托尼•馬里尼(Tony Marini)表示,他看到很多人都是從投資開始賭上癮的。他們通常是25至40歲的男性,他們不與外界交流,把自己封閉在互聯網小圈子裡,在這些圈子裡互相強化彼此的行為和信念。
馬里尼看到一名男子在加密貨幣上損失了自己的100萬英鎊後,又拿了公司的150萬英鎊試圖賺回來。另一位賭徒投資者直到將1.8億英鎊的家產變成2000萬英鎊才最終收手。
他表示,尤其是在加密貨幣和日內交易這些領域,「你經常會看到人們一開始很理智,但後來越過了界限,變得上癮」。馬里尼本人在康復前也輸掉了200萬英鎊,他說他經常看到交叉成癮:人們整晚熬夜看圖表、喝酒、吸可卡因(可卡因像賭博一樣,會讓人的心情過山車般起伏)。
另一個問題是,損失和痛苦還會傳染。那些覺得自己找到了一條通往無盡財富的捷徑的人,通常會把這些捷徑推薦給朋友和家人。所以當這一切出了錯的時候,除了要面對自己的失敗,他們還得面對「虧掉了」親人(和自己)的血汗錢的罪惡感。
那麼你應該怎麼做呢?如果是上癮——上癮的定義是你的某種行為已經到了有害的程度,而你對此無法控制——你需要尋求幫助和支持。如果只是帶來痛苦的巨大損失,你需要忍受它,接受已經發生的事情,並找到繼續前進的方法。無論哪種方式,你都需要重新融入現實生活,以及重新親近對你重要的人。
這些解決方案誰都知道,雖然並不容易做到。英國商人傑拉爾德•拉特納(Gerald Ratner)因為一句欠考慮的玩笑話幾乎失去了一切。他曾經告訴我,你不應該做的是依賴抗抑鬱藥,把生命浪費在躺床上看日間電視節目。最終,在被妻子嚴厲警告後,拉特納開始騎自行車,這幫助他擺脫了頹廢的生活。
克朗茨說,然而也不要因噎廢食。他說:「幾年前我遇到一個人,她在互聯網泡沫中的損失給她留下了心理陰影,以至於她再也不炒股了。她在場外觀戰15年,錯過了歷史上最大的牛市。」
譯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