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像來源,Reuters
2021年11月以全球矚目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拉開帷幕,中國、美國、俄羅斯、印度和歐洲這些主要溫室氣體排放者將在挽救地球變暖方面做出多大努力,會場外的示威者們,以至於全體人類,都在等待著答案。
中共一年一度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是中國政治行事曆上其中一項大事,而就在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前的這一周,一封知名女子網球員狀告退休中共領導人性侵的網帖,引來各種各樣的揣測,全球反性侵害#MeToo運動在中國將如何繼續發展可謂命懸一線。
剛剛過去的一周,BBC中文的以下新聞內容受到讀者關注。如果你錯過了,我們帶你一一回顧。
1. COP26峰會召開 中美印俄歐爭辯減排責任

COP26本周正式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召開,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與蘇格蘭首席部長斯特金(Nicola Sturgeon;施雅晴)作為東道主迎來120多名世界各國首腦與重要組織領袖,共商阻止全球變暖,挽救氣候危機大計。
但這大會的開端並不和諧。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批評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缺席會議,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則反駁:「中國一直積極支持氣候行動,我們不是退出《巴黎協定》的國家。但美國已經多次在氣候政策上倒退。現在應該做的是承擔責任,採取實際行動,而不是推卸責任。」
這次會議為期兩星期,各方都需要討論不同議題,達成妥協和共識,但有多項不利因素是各方需要克服的。
2. 彭帥指控張高麗#MeToo 輿論大嘩

圖像來源,AFP
北京時間11月2日22:07(14:07 GMT),中國女子職業網球名將彭帥的經認證微博賬號發表了一篇長文,稱曾與退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兼中國副總理張高麗發生性關係以來,輿論嘩然。彭帥發表的文章目前已被刪除,她本人也行蹤不明。
彭帥的經紀人、中國政府有關部門至今未對事件發表任何評論,中國外交部也在例行記者會上拒絶回應有關提問。中國內的網絡有關彭帥、網球及張高麗的搜尋和討論受到審查,但不少網民繼續以暗示的形式發表意見或透過VPN翻牆熱議。
由於這起事件據信是自鼓勵曝光性侵害的國際#MeToo運動傳入中國以來已知的最高調一起舉報,而且事件又發生於中共即將召開十九屆六中全會之際,有不少觀察和分析人士都紛紛認為此事可能與權鬥有關。
有關注中國MeToo運動的學者與活動人士向BBC中文表示,從彭帥博文中的表達來看,他們傾向於相信彭帥一方的指控,並相信這是一起發生在男女雙方權力極不平衡下的事件,而當事人正處於一個情緒很不穩定的狀態,曝光事件後的人身安全堪憂。與此同時,觀察人士對於這起事件屬於桃色糾紛還是性侵犯仍然爭持不下。
3. 中國和不丹加速邊界談判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長期以來,喜馬拉雅山國家不丹都被視為是印度最緊密的盟友。無論是外交還是軍事方面,德里都一直對這個77萬人口的袖珍王國施加影響力。相比之下,不丹對北面鄰居中國一直很冷漠。
但10月中旬,中國和不丹遠程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尋求加快這兩個未建交的鄰國之間延宕多年的邊界爭端談判,而(Doklam)便是其中一個關鍵地區。這片土地毗鄰中國、印度和不丹三國的交界處。
與此同時,中印兩國長達17個月的邊境爭議會談陷入僵局,拉達克(Ladakh)東部地區的緊張局勢再起。中國在10月23日還通過了《陸地國界法》,加強對邊境地區的管控和保護。
如果中國和不丹解決邊境問題,在與中國接壤的陸地鄰國中則僅剩印度未完成與中國劃界。那麼,中不加速邊界談判是否意味著不丹的外交轉向?中國又是否將進一步挑戰印度在南亞的影響力?
4. 台灣議題:中美爭論、歐洲議會訪問團與儲備糧搶購風

圖像來源,Reuters
上星期日(10月31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意大利羅馬會面,兩國再就台灣問題唇槍舌劍,警告對方不要採取可能進一步加劇台海緊張局勢的舉措。
到星期三(11月3日),歐洲議會跨國議員組成的「外國干預歐盟民主程序特別委員會」(INGE)代表團一行13人飛抵台灣,是首次有歐洲議會官方代表團正式訪台。中國駐歐盟使團在此事曝光時便提出嚴厲抨擊,強調歐盟需恪守「一個中國」政策。
與此同時,中國商務部星期一(1日)發出《關於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的通知》,鼓勵居民儲存生活必需品,不僅要滿足日常生活需求,還要應對突發狀況。近來大陸和台灣局勢緊張,中國商務部通知中的「突發情況」引發不少網民聯想是否會爆發戰爭,結果演變成搶購潮。
你的器材不支持播放多媒體材料
5. 新冠疫情:再論中國「清零」利弊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10月31日,萬聖夜的上海迪士尼樂園(Shanghai Disneyland)入口,百餘名身穿白色防護服的人們排成數列。他們並非參加扮裝活動,而是在對園區內的3萬多名遊客進行核酸檢測。據報道,就在當天下午,一名前一日入園的遊客在杭州被確診患上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新冠病毒病)。
上海因為這次精凖的檢測範圍控制受到了網絡輿情的讚揚,但在更廣的範圍內,中國政府堅持「清零」的鐵腕政策引發了諸多抱怨:在位於中國西南邊陲的小城瑞麗,當地已連續七個月採取嚴厲的防疫措施,包括三次封城。一位當地居民告訴BBC,瑞麗街頭大部分店鋪都已關門,很多人都已逃離。
同樣在堅持「清零」路線的背景下,香港特區正式宣佈撤銷絶大多數外國入境人員豁免強制隔離檢疫的措施。特區政府官員與部分親建制陣營政治人物支持堵截他們眼中的「防疫漏洞」,甚至提出防疫不應有「奴才心態」,怕開罪外國人。
學者與評論人士向BBC中文分析說,港府的檢疫措施與政治不無關係,並非出於純粹的醫療防疫考量。
6. 一窺維基百科中文編輯戰
你的器材不支持播放多媒體材料
維基百科在中國話題上保持中立的能力受到質疑,此前這個全球性平台禁止了幾名中國大陸的「編輯」撰寫和更新頁面。
在香港和中國大陸關係緊張的背景下,2019年至2020年發生的反政府示威活動遭到鎮壓,觸發了親民主和親北京的維基百科編輯之間的話語權爭奪戰。
今年9月事態發展到了緊要關頭。當時,維基百科的管理層禁止了7名活躍的親北京編輯的權限,並取消了另外12名編輯的行政權力。 涉事人員被指控欺凌和恐嚇持親民主立場的編輯。
但BBC Click調查中的親北京人士表示,這些行動意味著,有關中國和香港的論述將偏向西方立場。
7. 當《魷魚遊戲》衍生出「魷魚幣」

圖像來源,Netflix
網絡流媒體網飛(Netflix)播映的韓國電視劇《魷魚遊戲》(Squid Game)掀起熱潮,現在一款名為「魷魚幣」的加密貨幣在升值數千倍之後瞬間崩盤化為烏有,證實是一場騙局。
上星期二(10月26日),魷魚幣交易價值只有1美分,才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魷魚幣價值飆高到2856美元。但根據加密貨幣數據網站CoinMarketCap顯示,魷魚幣的幣值現在下跌了99.99%,幾乎歸零,沒有任何價值。
現在,魷魚幣網站已經無法訪問,其社交媒體賬號也憑空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