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談判歷時四年半總算圓滿落幕。原本只占英國或歐盟經濟很小部分的捕漁權,卻成為此次談判最棘手議題,引發全球關注。原因除了相關經濟利益考量外,鑒於漁權亦屬主權象徵,先前英國首相主張必須擁有完整的海域主控權,因而拒絕歐盟提案。謹將英國與歐盟漁權折衝談判分析如下:

一、依照現行歐盟《共同漁業政策》的配額,英國海域有近六十%漁業資源為外國船隻捕獲(每年總值約六點五億歐元),例如英吉利海峽的鱈魚八十五%配額分給法國。多年來英國漁民認為歐盟的管制措施和漁獲分配方式讓他們吃了大虧(英國漁民是堅定的脫歐者),致經常發生漁業糾紛。若脫歐將不再需要遵守歐盟畫定的漁區和配額,可以增加本地漁撈配額,並調降其他國家在英國海域的捕撈數量。

二、英國政府若能收回海域主權,未來想進入英國領海捕魚的外國船隻都需要經過英國官方的核可,不僅可以彰顯主權,增加本地漁民的捕撈量,做為與他國談判籌碼,也可以收取入漁費,改善當地漁村生計等。

三、歐盟因超過廿%的船隻漁獲量是在歐盟水域外捕撈的,現行歐盟成員國漁船可以到英國海岸線十二海里外捕魚,若談判破裂,歐盟漁船只能在英國二百海里專屬海域外捕魚,漁獲損失龐大。因此歐盟成員國希望能盡量維持現狀,除漁業配額外,也可繼續獲得在英國海域的通行權。

四、歐盟並非沒有談判籌碼,其擁有市場優勢,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漁業市場,也是水產品的淨進口國。目前英國捕撈的漁獲大部分出口到歐盟市場,而英國人常吃的海鮮如「炸魚薯條」主要食材為鱈魚或黑線鱈,大多仰賴歐盟進口,是以歐盟可透過關稅、配額、檢疫等措施,來影響英國水產品的進出口。歐盟也可在經貿上對英國施壓。

事實上英國漁民亦經常侵入他國海域違規捕魚引發糾紛,例如二○一八年英法兩國漁民,在法國諾曼第塞納灣海域因捕撈扇貝發生漁民暴力衝突,被稱為「扇貝」戰爭。

國際談判要成局本就有所得有所讓,不是贏者全拿的遊戲。英歐最終達成之協議,儘管英方宣稱奪回水域全面控制權,但也同意在減少歐盟現有配額廿五%的條件下,給予歐盟漁船在英國經濟專屬區捕魚五點五年過渡期,之後雙方將重新評估配額比重,同時亦開放部分離陸地六至十二海里之間的領海。雙方皆做出妥協,也避免雙方漁民成為硬脫歐的受害者。

我國專屬經濟區與鄰近國家重疊,過去即常發生漁業爭議,可預見在全球漁業資源因過度捕撈導致枯竭的情況下,海域及漁業資源的衝突將日益激烈,屬重要捕魚國家的台灣應及早部署,做好準備才能透過談判和平解決爭端,可以參考英歐有關漁權談判折衝過程。

談判固然講究實力原則,但未談先棄甲顯然不是國人所樂見,這也是蔡政府無條件開放美國萊豬進口遭民眾強力質疑的原因。未來台灣在進行區域經貿合作談判也可能涉及漁權、漁場、漁產品關稅減讓等議題,不可輕易退讓甚至棄守。畢竟中共打壓台灣其來有自,不能成為對外經貿談判一事無成的藉口!

Source

作者: HK in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