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台辦事處新任代表鄧元翰先生 (John Dennis)今(22)日上任100日,選擇在世界地球日對外說明來台主要任務。他表示,英國期盼在新冠肺炎後重建更堅強且更永續的未來,進一步強化與印太地區的連結關係,其中與台灣在自由民主、貿易投資及對抗氣候變遷等領域密切合作。
鄧元翰表示,過去100天中他與台灣政治代表,如蔡總統、外交部長吳釗燮、經濟部部長王美花及衛服部長陳時中會面;同時也與在台的英國企業,以及在英國投資的台商進行多元交流,目的是深化台英雙邊貿易關係。
據英國政府在3月16日所發布的「綜合評估報告」,奠定英國在脫歐後未來十年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報告列出五項重要領域,分別為「解決全球性的挑戰」、「扮演國際間捍衛民主與人權的良善力量」、「支持貿易、資本和知識的自由流動」、「投資科學與技術」及「採取更堅強可靠的維安和嚇阻行動」。
鄧元翰表示,這五項領域也同樣適用於台灣。首先,他認為,英國與台灣擁有許多共通點,都具備保衛民主、人權、新聞自由、司法獨立等社會重要基石,他周二也參與英國「平等及人權委員會」(EHRC)與國家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菊的視訊會議,也期盼英國和台灣都有做為世界的良善力量。
而在貿易與投資方面,鄧元翰提到,台英雙邊貿易近年持續成長,2019年達到71億英鎊,自2017年迄今已成長28%。
雙邊合作尤其體現在離岸風電開發上,鄧元翰說,台灣是英國在亞洲的最大離岸風電市場,目前已有28家英國離岸風電供應鏈公司在台灣設置據點,其中許多希望把台灣當作亞太地區營運樞紐。
另一方面,台灣在台灣2019年對英國投資6,420萬英鎊,使英國成為台灣在歐洲的最熱門投資目的地;歐洲各國對台投資中,英國也名列第一,2020年英國對台投資額達4.5億英鎊,相當於6.267億美元。
他補充,這幾年來英國與台灣已經在智慧財產權、能源和農業三項領域建立個別產業貿易對話機制,也期待將在今年10月舉行一年一度的台英經貿對話會議,強化雙邊貿易。
對應氣候變遷,英國是全球第一個宣示在2050年前要達到淨零碳排放目標的主要經濟體,英國首相強森20日也宣布2035年以前,相較1990年碳排放量,削減全國碳排放量達78%,這也是全球最具野心的氣候行動目標。
而在5日當天,英國電力系統締造了歷來最潔淨的里程碑,來自再生來源的能源激增,其中風力發電占全國能源組合的39%,太陽能占21%,沒有任何燃煤火力發電。
鄧元翰表示,英國政府與台灣中央在氣候環保專案合作,包括協助台灣碳訂價研究及設立綠色金融工作坊,期望也能看到台灣設定淨零碳排放目標,這將向國際社會與台灣內部社會宣示凸顯台灣對氣候變遷議題的重視。
科學與技術部分,英國牛津大學與AstraZeneca藥廠合作生產疫苗,是最早獲得世界衛生組織(WHO)核准的疫苗之一,此時正在強化台英的衛生合作。而台灣是全球第一大的半導體產業重鎮,有鑒於此,英國化合物半導體應用創新中心(CSA)去年10月和工研院簽訂MOU進一步深化交流。
最後,兩國人民若沒有更密切的人與人之間往來與相互培養雙語能力,上述目標都無法達成。英國在台辦事處將與英國文化協會繼續協助台灣增進全民英語能力和推動教育體制國際化,以達到2030年雙語目標。
鄧元翰也不忘讚許台灣在防疫上的優異表現,認為對於現居台灣的他們來說,或許對這一切已習以為常,常常很容易就忘記我們生活周遭的狀況有多麼獨特與珍貴,強調這是台灣政府與全體人民努力合作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