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世界其他主要貨幣相比,美元正處於20多年來的最強勢階段。這意味著購入美元更加昂貴,用美元能夠買入更多英鎊,歐元和日元。因此全世界的商業機構和家庭都會受到影響。

美元有多強勢?

美元指數(DXY)在2022年漲幅高達15%。美元指數是衡量美元對包括歐元,英鎊和日元在內其他六種主要貨幣平均值的指數。這樣看,美元就處於20年來的最高點。

_126894476_dxy_chinese-nc

Photo Credit: BBC News

為什麼美元如此強勁?

美國央行今年幾次提高利率,試圖以此遏制物價上漲。此舉提高了借貸成本。這也就意味著擁有諸如美國政府債券這樣的金融產品的回報更多,令這些金融產品對投資者更具吸引力。債券是政府借錢的途徑,政府承諾未來償付債券利息。因此債卷一般被認為是安全投資。

僅2022年7月,外國投資者就購買了102億美國政府債券,多達7.5萬億美國債券為外國投資者擁有。投資者必須要買入美元才能購買這些債券,這樣又促使美元升值。當投資者為買入美元而賣出其他貨幣,那些貨幣就會經歷貶值。

在英國政府宣佈減稅計劃後,英鎊對美元急劇下跌。

_126867427_wallstreet_png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在華爾街投資者蜂擁購買美國政府債券

全球經濟承受壓力的時候,投資者會傾向於買入美元,因為美國巨大的市場規模使美元成為「避風港」。這也是讓美元升值的因素。

烏克蘭衝突引發天然氣價格暴漲,令歐洲和亞洲的許多經濟體都舉步維艱。但美國尚未受到能源價格上漲的困擾。不過雖然美國經濟在過去六個月當中一直在緊縮,但商業機構仍然在擴招員工,這被認為是對美國經濟有持續信心的表現。

不過美元強勢也會對那些在海外盈利的美國公司造成損害,比如蘋果公司和星巴克。據認為名列標凖普爾500家的美國公司在國際銷售當中可能會損失1000億美元。

_126894477_pound_to_dollar_28_sep-nc_chi

Photo Credit: BBC News

為什麼美元兌英鎊如此堅挺?

9月26英鎊兌美元創下歷史新低,1英鎊兌換1.03美元,隨後略有回升。英鎊今年兌美元比值下降了20%。英國財政大臣誇西・克沃滕(Kwasi Kwarteng)公布了多達450億英鎊的減稅以及給企業和家庭能源補貼的「迷你預算」(mini-budget)方案後,英鎊大跌。誇西・克沃滕還表示會進一步減稅。

許多投資者拋售了英國政府債券和其他英國金融資產,因為他們擔心財政大臣的措施會引起政府增加借貸使局面無法維持。這些都促成英鎊幣值下滑。

_126894478_dollar_international_chinese_

Photo Credit: BBC News

強勢美元會如何影響弱勢貨幣的國家?

貨幣弱勢的國家也能從強勢美元中獲益,因為他們能夠以更低廉的價格向美國出口商品和服務,因此會增加自己的出口。當然這也意味著從美國進口會更加昂貴。

因為石油以美元定價,因此世界許多國家的燃油價格上漲。例如在肯亞,肯亞先令兌美元暴跌到歷史最低點,自2022年開始以來汽油價格幾乎上漲了40%。

因為美元比較穩定,因此許多國家的政府和公司都以美元而不是本國貨幣借貸。隨著美元堅挺,用本國貨幣還貸變得更加昂貴。阿根廷政府受美元堅挺影響尤為嚴重。阿根廷已經臨時禁制許多商品進口,包括遊艇和威士忌,目的是保護本國的金融儲備。

_126862891_petrolkenya_png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美元堅挺令諸如肯亞這樣的國家汽油價格飛漲

往家匯美元的勞工呢?

據估計每年海外勞工往本國的匯款約為6250億美元,這些海外匯款對當地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僅在美國的外籍勞工一年就匯出約1500億美元:其中300億美元被匯往墨西哥,160億美元被匯往中國,110億美元被匯往印度,110億美元被匯往菲律賓。美元越強勁,就能兌換更多其他貨幣。這樣接受海外美元匯款的人的狀況會有所改善。

在菲律賓的聖瓊斯市,伯爾納德特・科魯茲(Bernadette Cruz)和他三個兒子生活在一起。全家都靠她丈夫弗雷德從紐約的匯款生活,弗雷德在過去18年一直在那裏做護士。美元兌菲律賓比索升值了13.5%。伯爾納德特說,「菲律賓所有商品都在漲價,包括食品和服務價格。」

_126864656_dollarman1_png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各國如何應對美元強勢?

世界許多國家都在提升利率以支撐本國貨幣。在阿根廷,中央銀行的主要利率目前為69.5%。迦納的央行主要利率為19%,尼日為14%,巴西為13.75%。

本國高利率意味著商業公司和家庭借貸變得更加昂貴。公司會想方設法生存,可能會裁員。家庭可能會因此節儉開支。這樣也可能引起經濟走向衰退。

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美國穀物協會日前舉辦「全球推動低碳汽油融入淨零碳排趨勢系列座談」,包括美國在台協會、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經濟部、環保署、台灣中油、台塑石化以及國內外專家共同與會,針對台灣導入低碳汽油,加速運輸部門邁向零碳進行討論。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蔡俊鴻董事長表示,低碳汽油已在超過60個國家普遍採用,導入低碳汽油對於運輸部門有立即的減碳效果。台灣2050淨零碳排轉型是整體性的國家戰略,任何助於減碳的策略都應被討論,重點在於國家是否真的有減碳的決心。

圖一:合照

Photo Credit: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美國穀物協會

全球推動低碳汽油融入淨零碳排趨勢座談,共同探討可行的減碳方針與策略。來賓自左起為:台榮周忠平副理、台塑石化李後昆處長、台灣綜合研究院柯亮群所長、經濟部工業局潘建成組長、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黃錦明科長、臺灣師範大學葉欣誠教授、美國在台協會(AIT)王睿珂(Erich Kuss)組長、美國穀物協會盧智卿駐台代表、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蔡俊鴻董事長、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蔡玲儀主任、循環台灣基金會黃育徵董事長、經濟部能源局蔡秀芬組長、中油王淑麗組長、中華氣候變遷暨農業發展學會張學義委員、台塑洪宗益協理。

全球正面臨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的重大挑戰,亟需有效且可行的減碳方法。美國在台協會王睿珂組長致詞時表示,台灣與美國都有邁向淨零碳排的目標。美國是全球推動低碳汽油的先驅,美國長年採用低碳汽油作為解決溫室氣體排放的策略之一,不僅減碳效果立竿見影,更提供消費者減碳的選擇。台美是重要的能源戰略合作夥伴,盼透過此次座談交流,促使雙方在減碳路上更進一步合作,實現淨零碳排的願景。

圖二:AIT農業組組長

Photo Credit: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美國穀物協會

美國在台協會農業組組長王睿珂表示,台美是能源合作戰略夥伴,盼能加強交流、合作實現淨零碳排的願景。

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蔡玲儀主任強調,台灣正在研擬2050淨零路徑規劃,總共12項關鍵戰略,其中也包括運具邁向無碳化。確實政策推動不可能一次到位,一定是從低碳逐漸邁向無碳,機車就是很好的例子。台灣運輸部門的主要排放源是汽車和機車1400萬輛,目前環保署鼓勵淘汰老舊機車,也有助於減碳。低碳汽油在世界各國早已廣泛運用,最重要的是如何進行社會影響面評估,做好公眾溝通,讓民眾能夠接受。此次座談針對技術面、產業面問題都有探討,相信資料彙整後對運輸部門如何減碳有更多的幫助。

圖三:環保署蔡玲儀主任

Photo Credit: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美國穀物協會

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蔡玲儀主任表示2050淨零目標無法一次到位,轉型過程一定是從低碳到無碳。

美國穀物協會乙醇技術顧問Rowena Torres-Ordonez以美國推動低碳汽油基礎設施以及車輛適用性評估進行專題演講分享。她表示,美國推動低碳汽油已有近半世紀的歷史,從歷年的統計數據來看,汽車兼容E10低碳汽油已不是問題,所有廠牌汽車皆可直接使用。尤其低碳汽油具有親水性的問題,美國已經建立完善的指導原則和知識體系,透過核心技術將乙醇和水相分離(phase separation),以穩定油品的品質,確保低碳汽油輸配系統全程保持乾燥。例如每個配送點都會檢測含水量,避免水干擾問題,而對比過去E3低碳汽油,E10低碳汽油對水份的抵抗能力更強,並不會影響到行車安全。Rowena更進一步表示,減碳、低污染必須倚靠多元策略並進。低碳汽油非常容易推動,唯一要做的就只是替換原本的汽油,對於民眾、社會不易造成影響,卻能立即減碳。Rowena強調「假設 2040 是淨零碳排階段目標,那我們該如何思考從現在過渡到2040?低碳汽油與電動車策略完全不衝突,可以同時共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葉欣誠教授認為,在社會公正轉型的基礎上,低碳汽油在技術上絕對是解決氣候變遷的可行解方。曾有民調指出,許多民眾認為電動車是高價產品,負擔不起,導致短時間內電動車無法普及。淨零轉型的過程必須特別注重社會階級的公平、公正,若能直接從傳統燃油的成分調整達到減碳效果,是相當務實的做法。另一方面,從實務上來看,電動車所需的電力仍有八成以上倚靠火力發電,因此運具全面電動化並非淨零碳排的終點。況且,能源選項的多元化,其實是對台灣能源安全的保障。葉欣誠教授強調,關鍵還是在於政策推動的決心,尤其政府單位應由誰主責,低碳汽油的推動涉及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環保署、經濟部、交通部等多個單位,必須有明確的任務賦予。

圖四:葉欣誠教授

Photo Credit: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美國穀物協會

台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葉欣誠教授認為電動車短時間內無法普及、且電力碳排仍高,應該從務實角度思考導入低碳汽油。

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洪宗益協理表示,只要政府政策明確,推動E10低碳汽油在技術上不是問題,若能循序漸進推動轉型,配合誘因機制和輔導,消費者應該可以接受低碳汽油,畢竟電動車政策無法一步到位。公正轉型絕對是減碳過程中必須關注的環節,尤其年輕世代,機車擔任主要的短程工具,更是經濟弱勢族群的移動需求核心,如何讓他們也能參與減碳是政府必須思考的。這也帶出一個思考的出發點,減碳轉型究竟只能從購買運具更換的思維出發,還是可以讓既有交通運具也能扮演減碳的角色?

中華氣候變遷暨農業發展學會張學義委員表示,社會對於低碳汽油的原料一直有所誤解,目前仍有人認為能源作物可能與糧食相互競爭。事實上全球農作物生產效能歷經數次突破性成長,其產能用於供應生質燃料的比例不到5%,影響微乎其微,燃料會與糧食競爭的說法早已是過去式,這點政府有責任廣為宣導。低碳汽油能直接達到減碳、減少空污的效果,包括美國在內的先進國家已經提供很多極好的導入經驗,油品問題無須擔憂,只是過往E3低碳汽油效果有限,E10的效益相對顯著。張學義委員補充,台灣電力供應源的轉換各界都有疑慮,思維不應綁在運具轉換,而是整體上如何導入乾淨能源。

台灣綜合研究院柯亮群所長指出,從策略規劃的角度,所有有助減碳之選項都應納入思考範圍。資料顯示低碳汽油生產的碳強度在持續下降,若要驗證所使用的原料是否永續,可以參考德國生質能源料源之永續性認證制度、或歐盟永續性生質燃料標準。若從整個生命週期證實是有減碳效益,對未來社會大眾推廣也有幫助。其次,淨零碳排轉型的過程,公正轉型絕對是重要議題。尤其台灣具有大量機車的社會特殊性,其代表轉型的背後,受影響的不只是燃油車廠商,更包括不一定有能力轉換電動運具的一般民眾。建議政府可盤點目前低碳汽油適用機車類型,以明確低碳汽油在轉型過程中可帶來之「公正」社會效益。

循環台灣基金會黃育徵董事長則表示,淨零碳排必須是跨國、跨產業的合作行動,才可能共解氣候危機,這不是單純的貿易關係。樂見台美能源戰略夥伴有更緊密的合作。黃育徵也補充,要達成淨零碳排目標,整個社會都必須思考新經濟模式,非僅有供給端的改變,更需要考量需求端的槓桿角色。民眾必須有意識的改變自己邁向淨零生活,才能帶動淨零生產。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黃錦明科長表示,不論是從消費端推動低碳汽油、或從產業端推動電動車,同樣都可以協助運輸部門減碳,對運輸部門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階段減碳目標有很大幫助。目前應優先評估是否納入國家淨零碳排減碳戰略中,確定納入國家政策推動方向後,再由主政部門規劃具體推動作法與分工,較為可行。黃錦明科長認為,導入低碳汽油最重要的是相關標準的訂定,可由公協會依照市場需求提出E10低碳汽油的油品標準,提供給標檢局審查,同時參考國際經驗建立相關的標準作業程序,減少運輸、摻配、貯存過程中可能讓汽油變質的問題。建議系列座談未來可更務實討論,包括交通部公路總局、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汽機車相關公協會都應參與討論。

在車輛適用性的問題上,國際上雖然已有相當豐富的證實研究,美國再生能源協會(RFA)也在全球七國進行研究,機車也能直接使用低碳汽油,經濟部永續發展組潘建成科長仍建議,若要增加對民眾的信心,應要有本土科學數據的研究,才能夠提高民眾的信任。經濟部能源局蔡秀芬組長也表示,品牌車廠角色也可加入討論,讓原廠能夠向車主說明低碳汽油的適用性,民眾的疑慮也會降低。

圖五:蔡俊鴻董事長_and_盧智卿駐台代表

Photo Credit: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美國穀物協會

財團法人環境與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蔡俊鴻、美國穀物協會駐台代表盧智卿表示,低碳汽油已為全球超過60個國家帶來相當可觀的減碳效益,盼與政府共同合作台美淨零碳排行動。

美國穀物協會盧智卿駐台代表結語時表示,低碳汽油已為全球超過60個國家帶來相當可觀的減碳效益,甚至帶動農業的升級轉型。美國十分願意與台灣政府、民間共同努力,將成功的經驗、技術專業等資訊與大眾進行交流,與台灣政府一同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

Source

作者: HK in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