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路透社、Project Syndicate、The Conversation

建立此模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蒙代爾(Robert Mundell)及弗萊明(Marcus Fleming)分別來自加拿大和英國,該模型本來是描述高度發達國家的情况。當較高的政府借貸推高了當地利率,可促進資本流入,導致貨幣升值,但不適用於新興經濟體。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公共政策學院院長Andres Velasco指出,當蒙代爾和弗萊明在1960年代初建立此模型時,市場人士理所當然地認為發達經濟體會償還債務,或者至少不會依賴通脹來侵蝕其債務價值,因此發達國家的宏觀經濟都是關於現在,沒有人會擔心她們未來還不上債。但對於新興市場,交易員往往會拋售準備大規模舉債的國家貨幣。

英財政部料本財年國債發行量增44%

歸根究柢,市場對一種貨幣的押注,就是押注於其政府的實力。英國政府公布的減稅及資助等措施,將在未來5年耗資1610億英鎊(約1.4萬億港元),相當於GDP的7%。英國國家經濟社會研究院(NIESR)預計,英國政府最新的財政方案,將會令本財年的預算赤字提升至相當於英國GDP的8%,遠高於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BR)在3月預計的3.9%。即使在能源支援措施取消後,英國未來幾年的預算赤字,每年仍將不少於1000億英鎊(約8700億港元)。

英國財政部預計,單在本財年的國債發行量將增加44%至2340億英鎊(約2萬億港元)。英國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治理、監管和產業戰略中心副主任Phil Tomlinson形容,英國政府正打賭經濟增長可助其償還巨額債務。

英國政府押注一系列刺激措施,可推動英國經濟每年增長2.5%。相比下,新冠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英國GDP增幅為1.67%。市場對這刺激方案缺乏信心,拖累英國資產一度沽壓沉重。但Velasco指出,不能因此匆匆得出市場不再相信英國政府穩定性的結論。因為即使是新興市場,其違約風險也極低,沒有交易員會猜測英國政府快將無力還債。不過,即使是強大的政府也會面臨財政限制。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NS)的數據,截至今年3月底,英國政府總債務為2.3654萬億英鎊(約20萬億港元),相當於英國GDP的99.6%。

分析:英政府打賭經濟增長可助還巨債

直至大約一年前,多數發達經濟體將名義利率設在零水平或負值時,增加發債可能無關重要,沒有人會在乎沒有借貸成本的債務。當實際利率低於長期經濟增長率時,免費午餐是有可能的。不過目前借貸成本開始上漲,英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上周在4.2厘左右徘徊。未來10年的通脹率難料,但若英倫銀行將通脹目標維持在2%不變,由此產生的預期實際利率為2.2厘,高於英國經濟過去10年的1.5%年均增長率。

英利率倘高於美歐 開支計劃或推升英鎊

Velasco稱,預算赤字及公共債務急劇增長,與英鎊轉強或轉弱並無必然關係,問題是政府水喉大開可能會令央行的貨幣政策失去一些自由度,其引發的不確定性可能波及金融市場,使央行在通脹率與失業率之間的抉擇更為複雜,妨礙經濟的長遠增長。這些問題原是新興市場不時面對的困境,不過部分市場人士警告,若投資者不願為英國政府的支出方案埋單,英國有可能面對困擾新興市場的高通脹、高息率及經濟萎縮的風險。

Velasco指出,如果英國的利率最終高於美國或歐元區,那麼英國的開支計劃最終仍可能會推升英鎊。這雖然有利於英國進口商,但不利於英國出口商、社會就業及經濟增長。

[企業地球村]

Source

作者: HK in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