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以鄰為壑

英國昏招害己

美國聯儲局上周連續第三次加息0.75厘,同時釋出將會堅持加息遏抑通脹的強烈信號,刺激資金回流美國,美匯指數升見20年新高,其他貨幣兌美元全線受壓,歐元、加幣、日圓、韓圜、人民幣等無一倖免。多國央行為了穩定幣值和抗擊通脹,紛紛加息,日本政府則於上周罕有出手干預匯市,自1998年以來首度沽美元托日圓。昨天人民銀行亦宣布採取措施,限制人民幣貶值速度,穩定匯市預期。愈來愈多專家認同,現時全球正面對一場不見硝煙的「逆向貨幣戰爭」,而美國則是始作俑者。

以往人們談的貨幣戰爭,是各國透過競相貶值貨幣,爭取經濟優勢,眼下逆向貨幣戰爭的邏輯則剛好相反。美國挾美元霸權優勢,以刺激貨幣升值的政策,變相將自身通脹壓力轉嫁他人。對美國而言,強美元雖不利出口,但入口成本價格相對下降,有助為通脹減壓;對其他國家而言,由於糧食和石油等大宗商品進口多以美元計價,很多大企業亦背負美元債,強美元等於財政負擔更重,消費者百上加斤,輸入通脹壓力亦更大。美國這種以鄰為壑的自私自利政策,正把一些國家推向經濟危機,部分國家面對通脹和貨幣貶值壓力,唯有「競相加息」,「硬食」可能由此帶來的衰退之果。英國卓慧思政府則似乎認為,雖然現時英國通脹高企,加息無可避免,但可以透過大幅減稅,「抵消」加息對經濟衝擊,只是鎊匯英債近日急跌情况,已說明市場不賣帳。

英國上周公布半世紀最龐大減稅計劃,預計未來5年財政開支額外增加1610億鎊(約1.3 萬億港元),方案一出,劣評如潮。英國通脹直逼雙位數,大幅減稅刺激需求,形同為通脹添柴加薪。美國前財長薩默斯形容,卓慧思政府的減稅經濟學「幼稚兼一廂情願」,有人批評方案向小撮富人利益傾斜,市場則擔心,衰退迫在眉睫,英國當局還去大量舉債,貿易和經常帳「雙赤字」加劇,債務有失控之虞,結果觸發鎊匯及國債暴跌,英鎊兌美元匯率,繼上周五急跌3.5%,昨早一度再跌4%,低見1.035水平,之後收復部分失地,回到1.06水平。

短短兩周,英鎊一度跌逾一成,波動程度不似主流大國貨幣,反而更像新興市場貨幣,倘若走勢不變,英鎊兌美元跌穿1算,只是時間問題。英國依賴進口,糧食逾五成是舶來貨,主要入口商品包括石油,兼且以美元計價,英鎊大跌對民生影響很大。在香港,不少人持有英鎊,又或有親人居於當地,鎊匯暴跌自然備受關注;涉足英國生意較多的匯控和長實等,昨天也受累股價大跌。

美國通脹不退燒

貨幣危機接踵來

美國恃着美元霸權濫發鈔票,但英國並無這樣的「優勢」,一旦英國決心濫發鈔票去抵消赤字,結局只有一個,就是鎊匯跌、通脹升、債息飈。1992年英鎊曾遭索羅斯狙擊暴跌,一些大行分析師已警告,英國不久將來恐出現一場「新興市場式的貨幣危機」,英鎊可能會失去作為國際受尊重主要貨幣的地位,美國「末日博士」魯比尼甚至警告,1976年英國乞求 IMF救助的歷史,有可能重演。投資者揣測,英倫銀行本周有可能緊急開會,宣布大幅加息,藉以展示支持鎊匯的決心,可是遏抑通脹穩定匯率,不能只靠央行,政府必須配合。政客亂出昏招,飲鴆止渴,最終只會害苦國家,全民受罪。

當然,受美國貨幣政策打擊的國家,可不止是英國。俄國與西方鬥爭白熱化,美國變相將歐洲盟友推到抗俄最前線,面對俄國能源斷供,這個冬天,歐洲經濟處境相當凶險,歐元兌美元一樣有可能跌穿1算;日本政府干預匯市,杯水車薪,對日圓的支持作用有限。1980年代初,美國大幅加息遏通脹,亦曾導致美元急升,最終美國與盟友在1985年達成廣場協議,聯手壓低美元匯價。相比之下,現在美國一心只顧自己,除非國內通脹受控,否則極不可能跟其他國家合作去穩定國際主要貨幣匯價。

市場早前預期,美國通脹會隨着能源價格回落而降溫,然而事與願違,種種迹象顯示,華府濫印鈔票肆意派錢,導致需求過盛,正是通脹高居不下的原因,華府政客不肯改弦易轍,以為可以靠輸出通脹就能解決自身問題,最終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攬炒。全球貨幣貶值潮,人民幣兌美元雖受壓,但若與一籃子主要貨幣比較,表現尚算平穩,反觀部分亞洲國家,情况較為令人憂慮,亞洲金融風暴再起的可能不能排除。港元與美元掛鈎,金管局有充足彈藥支持港元匯價,但消耗程度有可能比預期快,息口趨升對經濟難免有影響,外圍形勢凶險,政府必須密切留意,小心應對。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Source

作者: HK in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