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卯足全力升息打通膨,美元升勢銳不可當,DXY美元指數16日盤中又站上110大關。英鎊連同其他主要貨幣貶勢不止,部分亞洲貨幣同樣潰不成軍;繼離岸人民幣15日貶至7關口後,在岸人民幣16日也破「7」,澳幣跌到疫情以來最低,越南盾與菲律賓披索繼續探底。
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價16日收報7.0166元,為2020年7月以來首次跌破7。中國人民銀行昨日晚間罕見表態,「近日人民幣引發短期內貶值的各種壓力已得到釋放。」喊話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有強力支撐,不會出現單邊市。人行還強調將密切關注,加強預期管理。
今年以來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下跌9.8%,中間價跌8.7%。
交易員指出,受大陸最新公布經濟數據激勵,離岸及在岸匯價中段跌幅收窄,但美元強勢不減,人民幣反彈空間受限;當前監管層更多採取各種手段緩和貶值速度,但美元氣勢正盛,強力干預代價高昂且效果有限。
DXY美元指數16日在美股早盤漲0.47%,報110.26。
在風險趨避情緒壟罩整個市場之際,澳幣兌美元匯率貶至疫情爆發初期以來最低水準。根據彭博資訊報價,澳幣兌美元盤中一度貶值0.4%,至1澳幣兌0.6674美元,為2020年來最低點。
越南盾收盤貶值0.18%,報23,660盾對1美元,至少是1993年有紀錄以來最低,此時外資正大舉從越南股市撤資,美聯準會(Fed)一系列升息帶動美元走強,更使越南盾雪上加霜,引發外界揣測越南央行將出手干預。菲律賓披索對美元也一度同寫新低。
英鎊16日盤中貶破1.14美元,是1985年以來首見,表現比其他大多數G10貨幣弱勢,勾起1992年「黑色星期三」恐怖記憶。1992年9月16日,德國央行提高利率抑制通膨,德國馬克勁升,加上投機交易旺盛,使英鎊陷入「黑色星期三」匯率危機,逼得英國最後退出「歐洲匯率機制」(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