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辭世,享耆壽96歲。她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最久的君主,但卻是眼見大英帝國交出霸權走向沒落的君主。不僅如此,在她走後,原本奉英國國王為國家元首的大英國協王國諸國將極有可能一一放棄君主立憲,走向共和,甚至聯合王國也有可能分崩離析。她的一生雖努力維護帝國的榮光與尊嚴,但終究抵不住時代洪流的狂瀾。她見證英國的黃昏,她的離世象徵英國歷史上一個時代的結束,英國的君主體制會產生一定的變化,英國的國力將會加速衰退,大英帝國的火炬終將成為風中殘燭。
嗣君德望無法孚眾
自從工業革命後,英國國力快速發展。1876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宣布繼承印度皇帝的皇位,正式改稱女皇。英國國勢達到頂峰,成為日不落帝國。兩次世界大戰重挫英國實力,無論在政治與經濟上都無力支撐霸權地位,經濟體量早已超越英國的美國正式登上世界霸主。1950印度獨立後,英國也就取消掉了帝國的稱謂。所以此時伊麗莎白從父王喬治六世所繼承的是一個敗象已露的帝國。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為剛登基不久的女王帶來第一次的重大挑戰。在美國的施壓下,英國失去了蘇伊士運河,也等於斷了大英帝國的大動脈,標誌大英帝國正式的崩潰。上世紀60年代的民族獨立浪潮席捲全球,大英帝國再也無法維持海外殖民統治。
失去殖民地的英國,透過不斷的改革與努力,至少維持一段時間的局面。柴契爾夫人時遠征福克蘭群島還讓帝國照射出最後的霞光。但近年來的首相卻一代不如一代,前首相柯麥隆想藉「脫歐公投」要脅歐盟,不料弄假成真。倉促脫歐的英國一時間不知何去何從,政局開始不穩,也缺乏領袖人才足堪大任。脫歐也刺激國內分離運動再起,蘇格蘭躍躍欲試,成功機率頗高。輕佻浮誇的強森剛下台,新任首相特拉斯在競選辯論會上還揚言不惜動用核武捍衛英國利益,完全不似往日沉穩內斂的傳統英國政客。特拉斯做為女王最後一位任命的首相,能否讓女王安心九泉,不免令人懷疑。
面對帝國沒落這樣的歷史宿命,女王作為虛位元首,罪不在己;但是另一個更讓她心力交瘁且愧對先人的,恐怕是家教無方以致子孫不肖。對於未能培養德望孚眾的嗣君,維護皇族形象,就算不至於難辭其咎,難免是心中最大的遺憾。女王晚年,家庭成員醜聞不斷,不良的皇室形象已經嚴重威脅英國皇祚的延續。
廢除君主制成熱議
繼任的查爾斯三世形象遠遠不如母親,更不及前妻黛安娜王妃。失敗的婚姻加上給外界優柔軟弱的印象,實無人君之相。哈利王子與妻子梅根的爭議形象,也恐怕成為壓垮英國君主制度的最後一根稻草。女王離世,哈利王子雖然在繼承順位上位列第五,但也讓不少聯合王國與大英國協的子民想到就頭皮發麻。
之前加拿大民調就顯示,超過一半的加拿大人認為加拿大不應該無限期實施君主立憲制,但有55%的人表示支持伊麗莎白女王繼續擔任加拿大元首,高達67%的人反對查爾斯繼任。
澳洲民調也顯示,46%的人支持澳洲成為共和國,34%的人反對,不過如果查爾斯成為英國國王時,上述數字變為52%的人支持澳洲成為共和國。新任澳洲總理艾班尼斯今年5月增設共和國事務助理部長一職,等於是朝廢除君主制度開了第一槍。同文同種的加拿大、澳洲都如此,而女王屍骨未寒,加勒比海的國協成員紛紛議論起廢除君主制也就不讓人意外了。
持平而論,若無伊麗莎白二世的雍容風範與堅毅性格,贏得世人與其子民的尊敬與愛戴,勉強維繫了帝國的餘溫,大英帝國恐怕會更加快速的崩解。像莎士比亞在《亨利四世》中所說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頂了70年王冠,何其沉重。安息吧,女王!帝國的興衰已與妳無關,那些美好的歲月也隨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