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到俄羅斯大幅減少天然氣供應,今年德國冬天難過,德國官員表示,必須減少15%到20%的用量才能度過難關,同時強調為了穩定電網,可能讓預計年底關閉的核電廠繼續維持運轉。
此外,近來英鎊跌跌不休,英國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達到10.1%,創40年新高,花旗更預測,英國明年1月的通膨會到18%,這讓英國央行別無選擇,只有讓英鎊持續走貶,接近37年新低。
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以「歐洲已成世界經濟最大的破口」為題,指出2022年已經過了大半,如果後世史學家寫歷史,將會發現今年除了俄烏戰爭造成的經濟危機之外,歐洲面臨的衝擊可能也是歷史之最。
謝金河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除了帶來石油、天然氣價格大漲,讓德國、法國的電價、瓦斯、天然氣價格漲到史上最高價外,德國正面臨俄羅斯天然氣斷供的寒冬危機。
戰爭帶給歐洲巨大衝擊,但更可怕的是,極端變化的氣候,歐洲像是一個大火爐,很多國家都生活在40度以上的高溫,歐洲多數國家保留數百年老建築,多數建築物都沒有冷氣,民眾只能湧入河中泡水。現在更可怕的是河川也乾涸,從萊因河到多瑙河,因為水位驟降,二戰時期納粹戰艦殘骸都露出水面。河川乾涸影響河運,也影響植物的生產,西班牙的橄欖油至少減產3成以上。
戰爭加上極端氣候,歐洲經濟每況愈下,正在選首相的英國,花旗預測CPI衝到18.6%,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謝金河說,整個歐洲都陷在高通膨壓力下,歐洲央行(ECB)必須加大升息力道,歐洲經濟體質本來就脆弱,這回更加雪上加霜,影響所及是歐元、英鎊跌跌不休。
歐元最低到0.99,英鎊到1.171,歐元、英鎊跌,造成美元一枝獨秀,美元指數衝上109,美元大漲,股價下跌壓力加大。今年的冬天,德國受到的衝擊可能最大,過去德國靠俄羅斯的油、天然氣,又有東歐相對廉價的勞工,還有中國大市場,德國成為歐洲經濟強國,如今這些有利因素都反轉,壓力也與日俱增。今年歐洲恐怕會是全球經濟最大的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