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於5月17日表示,政府將推動新法,以調整脫歐衍生的北愛協議、解決協議對英國政治和經濟造成的難題,但強調這不意味取消協議,英國也將持續尋求與歐盟協商。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警告,若英國執意立法單方面改變協議內容,歐盟將運用「一切可運用手段」反制。

英國在脫歐期間與歐盟簽定「北愛爾蘭協議」(Northern Ireland Protocol),以規範英國其他地區與北愛之間,以及北愛與仍是歐盟會員國的愛爾蘭之間的經濟活動。

實務上,協議相當於讓北愛續留歐盟單一市場、遵循歐盟產品規範,既侵蝕英國既有體制、加深北愛內部「親英」與「親愛」勢力的分歧,也刺激數百家英國企業退出北愛市場,以及北愛與英國其他地區之間的貿易量下滑。英國政府因此自去年起即多次要求與歐盟重新協商,但歐盟立場強硬,僅願意在技術細節上有限讓步。

北愛民族主義政黨「新芬黨」(Sinn Féin)今年5月在地方議會選舉躍居最大黨,創愛爾蘭1921年南、北分治後首例,進一步加深協議存續以及英國與歐盟關係危機。5月上旬選舉結果出爐後,北愛至今仍無法按往年「權力共享」原則組成納入不同政治勢力的共治政府,當地政治陷入停擺,剷除北愛協議衍生的問題更顯得迫在眉睫。

英國10日國會開議大典的御座致辭預告政府將推出相關法案解決協議困局。特拉斯今天在國會表示,政府首要任務是全方位維護1998年簽定、旨在結束北愛衝突的「耶穌受難日協議」(Good Friday Agreement),並確保南、北愛與英國之間能充分協調合作,但現在這個協議及其衍生的機制都面臨壓力。

特拉斯指出,北愛當地所有政黨都同意,有必要改變北愛協議。北愛與英國其他地區之間的現有歐盟通關程序對企業造成大量的認證、檢疫等額外費用與文書作業成本。此外,北愛民眾也無法完整受益於英國的稅賦優惠措施。

針對歐盟的疑慮,包括愛爾蘭境內的歐盟規範恐受影響,特拉斯表示,英方已提出方案,包括建立即時回報機制,以確保依循英國標準生產、最終目的地是北愛的貨品不會進入愛爾蘭,以及讓最終目的地是北愛和愛爾蘭的貨品分流,分別設立「綠色」和「紅色」通道。

RTS7QGYL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

儘管英方有誠意尋求各方都可接受的解決方案,特拉斯說,歐盟的談判代表一直未獲足夠授權,無從根本解決協議困局。英國政府因此率先推動立法,為改變協議提供法律基礎。

不過,特拉斯強調,英國的作法不違背國際法,原因包括這是為了落實更早簽定的「耶穌受難日協議」。此外,任何對北愛協議的調整都將事先與北愛各界取得共識,也將確保不會對歐盟單一市場造成負面影響。

她重申,英國仍對歐盟敞開協商大門,但由於情勢急迫,英國必須儘快就北愛問題行使主權範圍內的法律行動。

特拉斯已邀請歐盟執委會副主席、「英國脫歐事務歐方談判代表」塞夫柯維奇(Maroš Šefčovič)訪問倫敦,儘快就北愛協議展開協商。雖然立法確實並非英國解決北愛僵局唯一手段,但歐盟態度強硬,讓英方必須大動作向歐盟進一步施壓。值此俄烏戰爭需要西方團結應對之際,北愛議題不僅恐為英、歐關係添變數,在英國國內造成的政治和社會動盪恐也將讓外部惡意行為者有操作空間。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氣候快速變遷、全球暖化劇烈,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巴黎氣候協議》主張各國政府應減少碳排、調整能源配比,以逐步朝向100%再生能源發電的綠色未來。天然氣被國際視為最佳橋接能源,台灣也計畫將燃氣發電佔比調升至50%、燃煤降至30%、綠能提高至20%,以完成2025年非核家園之能源轉型目標;然而台灣天然氣幾乎全仰賴進口,若要提高燃氣發電配比,勢必要增加氣源購置,並確保原料能穩定輸入。

經濟部統計台灣天然氣進口比例,分別是澳洲約32%、卡達約25%、俄羅斯約10%。適逢今(2022)年3月中油與俄簽約供氣合約期滿,也因俄國總統普丁宣布「不友善國家」須以盧布購買天然氣,中油表示將不會與俄羅斯續約,現貨氣將採機動性購買,由不特定國家作為供應替代方案;然而,不指定氣源又想隨時找到符合的供貨量、熱值與船期安排來購買,供氣真能唾手可得、穩定無虞?外界都在熱切關注。

綜觀國際天然氣進出口趨勢,澳洲東部新興煤層天然氣(Coal Seam Gas,簡稱CSG)出口量持續成長,70%輸出至日本、韓國、中國等亞洲多國市場,使澳洲仍坐擁世界最大液化天然氣供應國寶座。傳統天然氣是由不透水岩石覆蓋的多孔砂岩地層中取得,氣體透過浮力經氣井移動至地面,無需抽取,但隨蘊藏量下降,需要由非傳統天然氣來補足。過去CSG熱值低,且技術未臻純熟、用水量高、恐有污染風險而無法量產;如今技術革新,能夠利用壓力變化來取得吸附於煤質基中的天然氣,同時用水量少,不致消耗澳洲珍貴的水資源,且鑽井成本比傳統多孔砂岩層天然氣低廉許多。

為供應出口所需,澳洲東岸的傳統天然氣儲量面臨枯竭窘境,未來5-7年須倚靠昆士蘭州內超過85%的大型CSG庫存,來支持生產量能,轉換為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簡稱LNG)滿足外銷需與其國內市場需求。澳洲政府也正擴大天然氣運輸管道佈建與效能,將北部與東部市場連接,並開發更多氣田,強化天然氣現貨供應力。我國雖然與澳洲簽約購置天然氣,但大多與西澳地區供應商交易,未與東澳產業締結合作關係,少了對新興氣源的探索,十分可惜。

對於俄羅斯「斷氣」解方,亦有增加卡達進口之呼聲,但中東區域局勢不定,恐對氣源供應造成嚴重影響。美國於1984年將伊朗列為恐怖主義國家,而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鄰近國家也因伊斯蘭教派立場分歧,與伊朗對立,其友好國卡達也遭受波及,與多國失去外交關係,被施以經濟與交通封鎖,天然氣出口風險極高。已有烏俄戰爭作為前車之鑑,中東長久以來政局動盪,只怕危機一觸即發,造成台灣氣源將出現更大的缺口。

當亞洲國家紛紛採買東澳LNG,台灣進口澳洲LNG卻僅限於西部、尋找隨機氣源現貨氣供發電使用,不僅錯過購置先機,更難保充足貨源。東澳天然氣在國際間炙手可熱,但中油是否已準備與東澳廠商發展堅實合作關係、入手穩定氣源未雨綢繆、深化與澳洲經貿交流?除了深思熟慮,也須儘速展開東澳天然氣採買計畫,才可確保燃氣供電原料充沛、穩健能源轉型進程。

Source

作者: HK in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