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鎊匯率】英鎊匯價一個月內跌5%,最新1英鎊兌約1.2美元,專家預測英鎊短時間內會維持低位!若考慮做英鎊定期存款儲定英鎊,可留意以下5間銀行利息比較,最高12.88厘!
【港元定期】5間銀行短期港元定存比較|眾安、富邦、大新…|2萬元可入場|最少穩賺335.3元息
英鎊匯率重點:
- 美元對英鎊匯率的影響
- 英鎊走勢短期預測
- 英鎊匯率受英國經濟的影響
- 英鎊定期:信銀國際
- 英鎊定期:匯豐銀行
- 英鎊定期:中銀香港
- 英鎊定期:南洋商業銀行
- 英鎊定期:富邦銀行
1. 美元對英鎊匯率的影響
美元持續強勢,影響英鎊匯率走勢,最新英鎊匯率一個月跌5.36%,最新1英鎊兌1.23美元,兌港元方面,1英鎊兌9.7港元。
資深外匯評論員陳健豪表示,英鎊未來的走勢主要受美元影響,美元現時持續走強,市場對美國聯儲局加息和縮表有很多的期望,但似乎短期內美匯指數在105左右水平有阻力,美元可能要先「抖一抖氣」。但這不代表美元下跌,始終市場漸漸有共識,美國將6月和7月加半厘息,視乎通脹情況甚至有機會再繼續加息。
海港城Coupon|再推「REWARDING EVERY DAY」最多換15,000元優惠券換領詳情
2. 英鎊匯率短期走勢
短期走勢方面,陳健豪指,英鎊兌美元匯價1.2580其實是上兩個星期議息後的高位,1.2630是聯儲局加息後的高位。英鎊較難在短時間內升穿這兩個匯價水平。他預料短時間內,匯價在1.2080有支持,再上去會分別在1.24、1.245、1.2580等位置有阻力,未必能升穿1.26樓上。
他表示,如果英鎊短時間要急升,除非市場突然對美元有很大的負面看法,或者美國突然改變加息政策,否則較難實現。
3. 英鎊匯率受英國經濟的影響
英國經濟受壓是英鎊下跌的原因之一,英國比起美國更早加息,最新宣布加息0.25厘,而3月零售銷售數據按月急跌1.4%,加上英國在4月1日將煤氣費上調54%,令市場擔心英國在本月20日公布的4月零售數據,在美元走強及英國國內經濟前景未明等因素使英國匯率走弱。
未來三個月的英鎊匯率走勢方面,陳偉豪預測匯價可以守得住1.2070水平,望三個月後反彈至1.2至1.26水平橫行。
投資者或會趁這個時機做英鎊定期存款儲錢,《香港財經時報》整合了5間銀行的定期存款優惠,有興趣可參考以下資料。
4. 英鎊定期|信銀國際短存最高10厘息
客戶完成指定外幣兌換並以該兌換資金開立定期存款,可獲10%定期存款年利率優惠。開立定期存款之最低金額為等值10,000港元:
存款期 | 年息(厘) | 入場費 |
7天 | 10 | 10,000港元 |
1個月 | 2 | 10,000港元 |
註:最終條款以銀行公布為準,詳情可參考:信銀國際英鎊定期存款優惠
5. 英鎊定期|匯豐銀行短存最高11厘息
匯豐推出外幣兌換及定期存款優惠,由即日起至2022年6月30日,該行客戶在滙豐銀行兌換成英鎊,可獲以下年利率優惠:
存款期 | 年息(厘) | 入場費 |
7天 | 11 | 2,000英鎊 |
1個月 | 2 | 2,000英鎊 |
註:最終條款以銀行公布為準,詳情可參考:匯豐銀行英鎊定期存款優惠
6. 英鎊定期|中銀香港短存最高11厘息
中銀香港推出「特優人民幣及外幣定期存款優惠」,選用「綜合理財服務」的個人銀行客戶以兌換資金原幣1仟元或以上開立7天或1個月「特優人民幣及外幣定期存款優惠」,可獲以下年利率如下:
存款期 | 年息(厘) | 入場費 |
7天 | 11 | 1,000英鎊 |
1個月 | 2 | 1,000英鎊 |
註:最終條款以銀行公布為準,詳情可參考:中銀香港英鎊定期存款優惠
7. 英鎊定期| 南洋商業銀行最高12厘息
南洋商業銀行推出「倍高息定期存款」,即日起至6月30日,將港元兌換成英鎊並開立定期戶口,可獲以下優惠年利率:
存款期 | 年息(厘) | 入場費 |
7天 | 12 | 1,000港元 |
1個月 | 2 | 1,000港元 |
註:最終條款以銀行公布為準,詳情可參考:南洋商業銀行英鎊定期存款優惠
8. 英鎊定期|富邦銀行短存最高12.88厘
即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經富邦銀行兌換指定貨幣及同時開立有關指定年期之定期存款戶口,可獲以下年利率優惠:
存款期 | 年息(厘) | 入場費 |
7天 | 12.88 | 等值100,000港元 |
1個月 | 2.2 | 等值100,000港元 |
註:最終條款以銀行公布為準,詳情可參考:富邦銀行定期存款優惠
(編按: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一切以相關銀行或金融機構最新公布為準。)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