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表示,歐洲要擺脫俄羅斯能源,核能需要發揮更大的作用,他希望每年建造一座新的核電廠,以減少英國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烏克蘭戰爭引發全球能源危機,在俄羅斯的天然氣與石油遭到制裁後,各國正急著找尋替代能源。強森週一(5月2日)前往英格蘭東北地區哈特爾普(Hartlepool)核電廠參觀,在推特上稱核能「對於我們擺脫依賴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在內的化石燃料絕對至關重要」, 強森更進一步宣布,「不是10年建造一座,我們將每年建造一座核電廠,用清潔、安全和可靠的能源為家庭供電。」

《每日電訊報》週一報導,英國正與韓國就建造新一代核電廠進行談判。英國商務部長夸騰(Kwasi Kwarteng)已經與韓國最大的電力公司韓國電力(Korea Electric Power Corporation)代表會面,討論對英國核能的投資,談判正在進行中。

2020年,核電佔英國16%的發電量,是僅次於天然氣(35%)與風力發電(28%)之後的第三大電力來源。

英國政府今年4月公佈的《能源安全戰略》,重點關注核能和海上風電,計畫到2030年,英國95%的電力將來自低碳電力。英國政府希望在本世紀末使英國成為能源淨出口國,並幫助保護該國經濟免受全球能源價格衝擊的影響。

為達成此目標,該戰略建議到2050年多建造8座核電廠,以達到英國四分之一的電力需求。為了達成此目標,英國政府希望在2030年之前每年批准一座新的核反應爐,而不是10年才蓋好一座,目標是到2050年讓8座新核電廠都開始運作。

英國政府將投入20億英鎊(約新台幣740億元)以上在核能發展,其中1億英鎊(約新台幣37億元)用於沙福郡(Suffolk)的Sizewell C核電廠上,完工後發電量達3.2GW,將會是英國最大的核能發電廠;另外也準備投入2.1億英鎊(約新台幣77億元)用於引進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all Modular Reactor,SMR)。

這項戰略也承諾,到2030年將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提高5倍,從目前的10GW提高到50GW。另外氫能(Hydrogen)則是預期在2030年從5GW翻倍到10GW,以取代天然氣。

芬蘭終止與俄羅斯的核電計畫

芬蘭電力公司芬諾(Fennovoima)週一表示,它已終止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在芬蘭興建Hanhikivi 1核電廠的合約,理由是烏克蘭戰爭造成的延誤以及風險增加。

芬諾表示,由於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旗下荷蘭子公司(RAOS)的計畫出現「重大延誤且無法交付」,已終止與該公司的合約。

該核電廠原計畫在2023年開始動工,於2029年發電,芬諾公司已經投入6-7億歐元(約新台幣100-200億元)。該公司表示,交付問題多年前就已經累積,並非僅僅因為戰爭而終止合約。但芬諾補充說,「烏克蘭戰爭加劇了這項計畫的風險。RAOS計畫迄今無法減輕任何風險。」

這項宣布正式結束了幾個月以來,芬蘭針對此核電廠的各種討論。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後,芬蘭經濟事務部長林蒂拉(Mika Lintila)之前已經一再表示,政府「絕對不可能」授予這項許可。

目前尚不清楚芬諾是否會完全放棄核電廠興建計畫,或者尋找新的合作夥伴來取代RAOS。

芬諾是一個合資財團,由芬蘭不鏽鋼大廠Outokumpu、芬蘭國有能源公司富騰(Fortum)和瑞典鋼鐵製造商SSA擁有三分之二的股份,RAOS的子公司RAOS Voima持有其餘股份。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成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成員!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楊士範

Source

作者: HK in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