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俄烏戰爭開打,反應了北約與俄國之間的緊張。但是北約除了忙於處理歐洲—太平洋的局勢外,也關注印太區域;尤其英國外長的發言,特別點名中國與台灣。(責任編輯:連柏翰)
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呼籲北約盟友確保台灣等民主政體的自我防衛能力,點名中國必須遵守國際規則。她並提到北京不僅未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還對北約應接納哪些國家說三道四。
英國外長特拉斯:北約須確保台灣能自我防衛
特拉斯(Liz Truss)27 日晚間在倫敦金融城市長官邸(Mansion House)晚宴發表約 20 分鐘外交政策演說,現場有各國大使和政府官員。
她提到,所謂必須在「歐洲-大西洋」以及「印度-太平洋」安全之間作抉擇是假議題,在當今世界,兩個區域安全都重要,「我們需要一個全球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但她強調,這不意味將北約成員國資格擴展至其他地區,而是北約應「面向全球」、做好準備應對全球威脅,包括先發制人防範印太區域內的威脅,並與日本、澳洲等盟友合作,確保太平洋受到保護。
特拉斯提到,「我們必須確保像台灣這樣的民主政體有能力自我防衛」。
特拉斯:中國並非堅不可摧
曾任國際貿易大臣的特拉斯一向重視經貿關係在外交與安全事務扮演的角色,她今晚呼籲結合「硬實力」及經濟安全,重新打造全球安全架構。
特拉斯提到,各國必須遵守遊戲規則,「包括中國」。北京未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也不批判俄羅斯犯下的戰爭罪行。事實上,俄羅斯對中國的出口額在今年第一季還較去年同期成長近 1/3。
她表示,中國還脅迫立陶宛,評論哪些國家有資格加入北約、而哪些沒有。中國快速壯大自己的軍力,其軍事投射能力「已深入歐洲的戰略利益地帶」。
儘管如此,特拉斯強調,中國並非堅不可摧。
她認為,宣稱「中國崛起」為必然,就是在推波助瀾、讓中國崛起成為不得不然。事實上,中國崛起並非必然,而若中國不遵守遊戲規則,它的國際地位恐將無法持續上升。
特拉斯提醒,中國須維持與七大工業國集團(G7)的貿易關係,畢竟 G7 成員國的經濟規模占全球一半。這意味在對中關係方面,G7 國家其實「有選擇權」。
特拉斯強調,「我們已在俄羅斯的例子展現,當國際規則遭破壞,我們願意作出何種抉擇;我們也已展現,我們願意置安全和對主權的尊重於短期經濟獲益之上」,因為「我們了解,不作為的代價更高」。
In the face of rising aggression we have the power to act, and we need to act now.
We must be assertive. Aggressors are looking at what has happened in Ukraine. We need to make sure that they get the right message.
💬 My Mansion House speech: https://t.co/BSZh2jLBQa pic.twitter.com/6OSOtW42tV
— Liz Truss (@trussliz) April 27, 2022
她提到,英國致力與新、舊盟友與夥伴更緊密合作,包括爭取建立新的貿易連結、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英國可提供各國更好的建設發展選項,包括向低收入國家提供沒有惡意操控機制的投資。
她說,透過強硬與團結一致的作為,以及協調合作、擴大貿易活動,「我們能剝奪侵略者影響他人的工具、減少對侵略者的戰略依賴」。
特拉斯指出,她去年 9 月上任後一再提及的「自由網絡」(Network of Liberty)即是以繁榮與安全為內涵、以強健的夥伴關係為基礎,英國因此將持續追求、擁抱新的夥伴關係。
她提到,當惡意行為者試圖侵蝕多邊關係機制,英國了解雙邊及較小型的多邊組織可扮演更重要角色。在此脈絡下,特拉斯呼籲 G7 在國際間扮演更積極角色,成為「經濟領域的北約」、「集體防衛我們的繁榮」。
她並引用北約公約第 5 條的集體安全防衛原則表示,一旦任何一位夥伴的經濟活動遭受採取侵略姿態的政權攻擊,這位夥伴就該受到保護,「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特拉斯呼籲自由世界更自信、堅定果敢,更勇於承擔責任。
她說,「侵略者願意採取大膽作為,我們就要比他們更大膽」,以確保烏克蘭恢復主權完整、各式侵略和脅迫行徑潰敗,並在全球迎來一個和平、安全、繁榮的新時代。
特拉斯呼籲,各界必須從俄烏戰爭汲取教訓,國際社會當時應採取更積極作為以嚇阻侵略者,「我們不會再犯一樣的錯誤」。
對於部分人士主張不應提供烏克蘭重型武器,以免激發更嚴重後果,特拉斯直言,「不作為才是最大的挑釁」。
推薦閱讀
【逾 40 國成為烏克蘭後盾】烏國要長期與俄作戰也不怕,美軍官:他們肯定有機會打贏
布林肯重申「確保台灣自我防衛」,但仍有 8 成軍售未交付,美議員幫忙點出問題急迫性!
全球經濟制裁對俄效果有限,但若全套用在中國政府,能管用嗎?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英外交大臣籲確保台灣自衛能力 點名中國應守規則〉。首圖來源:翻攝自 Foreign, Commonwealth & Development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