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2年3月26日】(編輯:郭强)英國研究發現,人體吸入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後,在3個月後仍能持續在尿液、血液中驗出微粒,醫師指出,透過研究結果可發現,吸入身體的髒空氣,很難排出體外,且吸入的顆粒越小,會在體內停留的越長越久,他也呼籲大家關心空污議題。

空氣污染(圖片:pixabay)
空氣污染(pixabay)

《自由時報》引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分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及個人網站表示,英國愛丁堡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與荷蘭的研究學者找來了14位平均22歲的健康男性受試者,請他們吸入兩小時濃度為116±12μg/m3的黃金懸浮微粒,隨後抽血驗尿測量黃金顆粒排出體外的現象。

蘇一峰指出,研究發現,在開始吸入空氣污染之後的15分鐘,血液中馬上可以驗出吸入的黃金微粒,而血液中的微粒濃度不斷的上升,直到三個月後,仍持續上升,且尿液排出的微粒濃度到3個月時,仍然持續在高點。

污染(Pixabay)
空氣污染(Pixabay)

蘇一峰提醒,這代表空氣污染的微粒吸入人體之後,能在身體中停留非常久的時間,並且可能在好幾個月後,還能在尿液中持續驗出污染顆粒。

研究還顯示,奈米顆粒會沉澱於血管硬化上,因科學家在頸動脈的斑塊切片中發現金屬微粒沉積,且研究作者表示,空氣污染每年讓超過全球700萬人壽命縮短,而行政院資料顯示,台灣有近7成的污染是本土產生的,蘇一峰指出,空氣污染的傷害很嚴重,希望大家都能一起關心空氣污染議題。

責任編輯:李智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Source

作者: HK in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