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近期飽受能源短缺之苦,英國也不例外。目前,英國「油荒」未解,恐又面臨「氣荒」「電荒」。英國的取暖季即將到來,這個冬天的民生保障問題或將成為英國政府的最大挑戰。

▲這是10月8日在英國倫敦一戶人家拍攝的天然氣灶。近期,歐洲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業內人士擔心,如果天然氣緊缺狀況得不到改善,英國冬季能源供應將面臨嚴峻挑戰。新華社記者韓岩攝

英國鬧「油荒」

英國汽油零售商協會近日調查顯示,3日當天,全英國大約17%的加油站無油,與2日情況相近;首都倫敦及周邊地區大約22%的加油站上報徹底斷油,仍然閉門停業。《泰晤士報》記者走訪倫敦南部郊區8家加油站,發現5家缺油,3家門口排起需等待20分鐘的長隊。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說,政府官員3日會晤分析全國燃油供應形勢。一名匿名知情人士披露,政府官員判定燃油危機明顯緩解,但東南地區供應情況依舊落後於其他地區。

▲9月27日,一名女子在英國倫敦一家加油站加油。新華社記者韓岩攝 

英國《泰晤士報》4日報導,英國政府官員下令燃油企業優先應對倫敦等東南地區「激增」的燃油需求。

作為政府應急方案的一部分,大約200名士兵4日起開始填補重型貨車司機空缺運輸燃油,主要地點是倫敦等東南地區。但英國汽油零售商協會認為,由於參與人數有限,起用軍人效果有限。

對於已持續一段時間的「油荒」,英國執政黨保守黨官員強調責任不全在政府。 

英國首相約翰遜3日在英國廣播公司的一檔訪談節目中說,私營企業必須承擔一部分彌補短缺的責任,政府無法介入並修復供應鏈的所有環節。「最終,企業和行業才是解決它們自身供應鏈問題的最佳選擇。」 

英國外交大臣伊麗莎白·特拉斯表示,燃油等產品短缺問題要靠企業解決,首相無需對商店裡發生的事負責。

「脫歐」惹的禍?

專家認為,「油荒」的直接原因在於缺運輸司機,而運輸司機短缺與「脫歐」後遺症密切相關。英國已脫離歐盟單一市場,難以享受人員自由流動紅利。

英國汽油零售商協會會長麥德森表示,英國並不缺油,但不少油仍在碼頭和煉油廠。

英國目前存在6萬到7.6萬的持證重貨司機缺口。從2020年4月起到2021年3月,在英境內的歐盟國家司機人數驟降37%。英國媒體指出,多種因素造成英國運輸司機等勞動力缺口,包括新冠疫情持續、「脫歐」導致的大批外籍務工人員流出、人口老齡化等。

▲這是9月22日在英國曼徹斯特拍攝的一家超市的貨架。新華社發(喬恩·休珀攝)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曲冰認為,英國在「脫歐」之前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外國廉價勞動力,比如大約4萬名卡車司機來自東歐。「脫歐」之後,英國出台了限制外來移民的措施,卡車司機等被視為低技術工人,很難拿到英國的工作簽證,而且入境英國時還需履行比較繁瑣的手續,這樣就導致了卡車司機的短缺。疫情以來,由於各種封鎖措施,卡車工人也難以入境英國。

英國《新政治家》網站刊文指出,英國針對合同工新推出的稅制改革進一步讓問題複雜化。新規定給在英國以合同工身份工作的司機增加了「國民保險」等稅費負擔,在一定程度上對重貨司機構成入職阻礙。

為緩解「用工荒」,英國政府宣布為來自歐洲大陸的重型貨車司機和家禽行業工人各額外發放5000張三月期簽證。另外,英國政府還公佈總金額超過5億英鎊的就業刺激計劃,鼓勵不再享受新冠疫情「停職留薪」待遇的勞工以及50歲以上失業人士回歸職場。

曲冰認為,英國短期簽證對歐盟國家的卡車司機來說吸引力不大。

英國面臨挑戰

跟「油荒」相比,英國更大的挑戰在於「氣荒」「電荒」。英國的供暖季很快就要來臨,而英國供暖和發電都大量依靠天然氣。

曲冰認為,現在整個歐洲都面臨天然氣短缺以及價格高企問題,主要跟供應國產能不足、市場投機行為、歐洲能源綠色轉型有關。英國政府目前採取的措施能夠緩解問題,但治標不治本,英國的能源結構需要完善。

對於外界指認的「脫歐」餘波,約翰遜表示,「脫歐」實際讓英國經濟脫離了一種「破碎的模式」,會有一段調整期,但這是必由之路。

▲10月6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在曼徹斯特進行保守黨年會閉幕發言。新華社發(雷伊·唐攝)

約翰遜認為,英國不能再重複過去數十年的經濟模式,即允許不受控制的外來移民從事低薪、低技能工作,「那會讓英國生產力相對低下、工資水平極低」,而政府致力於打造的是「高技能、高產出」經濟。

英國《衛報》撰文指出,英國的經濟模式過於強調「即時性」。英國已承諾向低碳經濟過渡,如果英國決策者不用心處理的話,這次過渡將帶來整個社會的陣痛,就像上世紀70年代起英國從製造業向服務業轉型時民眾所經歷的一樣。「這一過渡需要時間、敏銳洞察力、投資、公私部門合作,以及吸取過往教訓的意願。」

來源 | 新華國際頭條微信公眾號

監製 | 竇晨

審核 | 田欣

編輯 | 董磊

Source

作者: HK in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