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6月開始,儘管每日確診人數只升不降,破萬再度成常態,英國人可說是早已麻痺,又或者可說是對於自由的迫切渴望,首相強森堅持7月19日全面解封是不可逆的決策(其實在官方完全解封前街頭上滿溢的人潮已與解封無異,路上幾乎看不到口罩,所謂的社交距離也不復存在。)打著「我們必須與病毒共生」的口號,其實更多的是對於經濟的考量,以及強勢國家的驕傲。

解封後現況

「我們的疫苗接種率高,入院以及死亡數字都在下降,所以現在看確診數一點意義也沒有。」某些英國科學家這樣說。

「新冠肺炎流感化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怎麼與流感共存,就怎麼與新冠共存。」新出任的健康大臣這樣說(然後過不久他就宣布他確診了,沒關係,這也不是政府第一次自我打臉。)

*在此插播一則小八卦,英國前任健康大臣Matt Hancock因為在疫情期間親自違反自己訂下的規則(室內必須維持社交距離,但他罔顧規定,辦公室內貼身擁吻自己的助理被拍下,一舉打臉政策順便斷送自己的婚姻。)被破解職,隨後新的健康大臣臨危受命火速接任,新聞裡不斷報導他過去擔任許多重要職位包括財政、內政和商務大臣,對,看到這裡你想必也跟我有一樣的疑惑,他的專業好像跟公共衛生健康沒半點關係吧?這就好像你是銷售領域金牌,忽然被任命擔任電影製片總監一樣荒謬,而上任沒多久他也立刻火速確診來告訴你:「我真的是Know nothing.」

「我根本不在乎得到新冠,頂多就像感冒生病,然後呢?誰沒生過病,休想阻止我的自由生活!」某些英國年輕人滿不在乎地說。

「我覺得大家應該要正常生活、得到新冠、然後康復後產生抗體,而不是一直待在家。」支持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以及群體免疫論的人這麼說。

「打過疫苗就自由了,下一站:旅行!」迫切渴望旅遊的人,總進入思想誤區,以為打了疫苗就能開外掛,自帶金鐘罩庇體通行無礙,彷彿病毒已與其無關。

人們的自私在疫情下展露無疑,沒有想過或許你的自由,換來的是別人的不自由。

接種疫苗≠不會感染

令人笑不出來的確診微笑曲線
令人笑不出來的確診微笑曲線

英國身為強勢國家,有錢有資源,疫苗充足所以接種率高,但你必須了解的是,疫苗主要是降低你萬一得到新冠,引發重症致死的機率,並非打了疫苗就不會確診。

這代表著擁有疫苗的你,依然可能是病毒的載體,而當你擁有的出行的自由,也同時意味著你有很大的機率將病毒傳播到其他疫苗尚不普及甚至正在苦等疫苗的國家,進而引發他們大規模的感染致死、再產出變種,然後反撲,無限惡性循環。

傳播病之所以棘手,就是因為在暢行無礙的現代,只要地球上有一個地區沒好,就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感染(相信有看屍戰朝鮮的人都能懂吧),所以面對未知以及變數很多的病毒,才更應該步步為營,而不是求一步到位。

盤點英國「大無畏」政策

以下跟你們分享自從疫情以來,那些關於英國政府荒謬無解的政策:

不能來硬的只能軟性勸導
不能來硬的只能軟性勸導

1.史上最鬆入境自主隔離

英國所有政策基本上都屬於遲緩等級,對於邊境管理的鬆懈程度我想是不用再提,入境檢疫當然也是維持一貫的鬆,有別於台灣嚴格管理,除了防疫專車不存在,下飛機後怎麼前往隨你,所謂防疫旅館也是很晚才被制定(而且也只限定少數高風險國家到訪的旅客需要),基本上只要你有一個安身之處隔離都好,意味不管你有幾百個室友、要跟朋友、家人還是陌生人同住隔離都沒關係,至於住處有幾間廁所還是只有一個公共空間,政府一概不管。而你有沒有聽從指示好好待著隔離呢?根據我了解只有極少數的人有被政府打電話或者上門追蹤,極大多數都是處於放飛自我狀態,只要能追蹤到你有在第二天與第八天快篩,基本上沒人管你。

2.居家隔離篩檢需要自己出門投遞

英國政府規定抵達之後,在隔離的第二天與第八天需要進行居家篩檢,檢測完你可以預約請人來收件,也可以自行出門投遞,對,你可以自行出門投遞,理想情況當然是全副武裝的戴好所有防護用具,不搭乘交通工具前往最近的專屬郵筒投遞後立刻返家。但前面也說了,這是假定大家都遵守規定的情況,現實考驗著每個人的良知(殘酷的是每個人都有頭,但不一定有腦。)身邊聽到不少案例是出門投遞之餘,還會順便去咖啡廳買買咖啡,或者是超市採買東西再回來,天氣好的話公園散步,彷彿隔離這件事不存在一般愜意。

政策無能只能自我保護
政策無能只能自我保護

3.口罩愛戴不戴隨你

在西方國家最受爭議的戴口罩,從一開始彷彿要他們命一般的抵死不從,到發現疫情實在失控後的妥協,到現在解封後回歸的「個人選擇」。沒錯,儘管確診日增兩萬到五萬在跑,政府宣布解封後口罩不再是必要,而是個人「憑藉自我判斷的決定」,政策一出,所有腦子還有在運轉的人類趕緊自己發出公告,像是倫敦的大眾運輸依然需要搭乘者配合戴口罩,部分大型超市也火速放出勸導告示牌,勉勵大家戴口罩保護自己以及員工。我不禁疑惑,首相這樣突如期來的霸氣是否完全用錯地方?

4.防疫app解封後迎來卸載潮

不少被點名要自主隔離的人秒速刪除app上演「不知者無罪」
不少被點名要自主隔離的人秒速刪除app上演「不知者無罪」

雖然科技上十分發達,推出的「NHS COVID-19 App」不但能夠追蹤足跡,甚至是與確診者曾有過長達15分鐘、兩公尺範圍內的接觸者,都能發出通知,也可以鍵入通報自己的篩檢記錄,裝載率超過五成,曾經一度在降低確診數字上出現功效,但隨著解封之日到來,攀升但不被在乎的確診數字也意味著更多的人將會接收到來自app必須自主隔離的警示,許多人因為覺得困擾、不想隔離,又或者雇主不想要員工隔離,近來引發許多人自主(或被迫)卸載app,直接眼不見為淨(現在到底是在防疫還是在防麻煩?不懂)。

5.篩劑免費且多,但僅此而已

15分鐘可以出結果的抗原快篩
15分鐘可以出結果的抗原快篩

英國如果硬要說有什麼可取的點,大概就是配送居家篩劑的速度跟方便性吧!為了方便大家隨時隨地檢測,所有的篩劑都可以免費從家裡附近的藥局或線上索取,而配送的速度也是一反英國人慢慢來的速率,當天訂幾乎是隔天就到(但這樣的效率跟資源為何不用在好好防疫上呢?)

需要寄回實驗室更為精準的核酸檢測
需要寄回實驗室更為精準的核酸檢測

在這邊想跟大家簡單的說明一下通常新冠篩劑分為兩種(在這邊不計打疫苗後檢測抗體的那些),一種是Rapid lateral flow test抗原檢測,也就是長得有點像驗孕棒的一般快篩,另一種是大家熟知上飛機要的PCR test核酸檢測。這種15分鐘即可出結果的抗原檢測準確率其實不高,根據我在實驗室工作並且親身確診的朋友A,他在覺得喉嚨不舒服發燒的當天同時做了抗原和核酸,15分鐘後的抗原呈現陰性,然後隔天的核酸報告卻顯示陽性確診,而他本人也真的病了三個禮拜才轉回陰性(至今還是有咳不停跟虛弱等後遺症)。此外這種15分鐘快篩也成為頑皮學生不想去學校上課的假確診利器,之前傳出有學生發現可以用有酸度的液體如柳橙汁等製造出篩劑陽性的假象,因此獲得在家隔離的假期等十分自私的行為。 

6.足球當前無懼疫情

彷彿見證一個大型染疫現場
彷彿見證一個大型染疫現場

去年因為疫情沒能舉辦的歐冠杯足球賽,因為採無單一主辦國,而是由多個國家共同主辦的巡迴模式,在疫情的衝擊下不能舉辦可說是損失慘重。隨著疫情趨緩各國對於進場觀眾限制也逐步解放。而英國倫敦因為承擔最後的關鍵四強賽與決賽,對於能夠開放多少民眾進場參觀可說是苦惱了很久。畢竟對於視足球如命的英國人來說,真的是足球當前無疫情,瘋狂到呼籲公司讓員工放半天到一天觀賽假,甚至一度傳出英國隊如果取得冠軍可能會在8月加碼一天國定假日慶祝(到底有多誇張,也真的是長見識了,不過由於最後無緣冠軍,我也沒機會享受到這突如其來的假期。)

每當看到網路上不停謾罵台灣政府各種政策不到位,我只想跟你們分享真正的不到位,在這裡。像這樣全面自我放飛的英國政府,也算是我這些年來沒有預想過的另類文化衝擊。究竟是號稱以科學數據為本的前衛無畏決策,還是已無所謂的大冒險?只能交給時間證明。老話一句,調整心態、隨時戒備,不管在地球上的哪一端,我們都要先各自安好,然後,期待自由重逢的那天。

延伸閱讀:

  • 【Meg in London座標倫敦】英國疫情日記:心態也要超前部署!過來人的10個居家防疫小建議
  • 【Meg in London座標倫敦】 倫敦疫情日記:三月第一次封城前夕什麼模樣?

Source

作者: HK in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