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三日是北愛爾蘭成立一百年紀念日,原本是該大肆慶祝的紀念日,但是北愛卻沒有太多歡欣氣氛。主張和愛爾蘭統一的民族派(獨派)和堅持留在英國的聯合派(統派)的對立持續數百年,英國脫歐和新冠肺炎疫情加深雙方矛盾,紀念日前夕還發生街頭騷亂,令人憂心北愛可能再度爆發大規模衝突。

愛爾蘭獨立戰爭 催生北愛爾蘭

一九二一年五月三日,北愛爾蘭在愛爾蘭獨立戰爭最激烈、死傷最多的時期誕生,由愛爾蘭島北部六郡組成。同年七月,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與愛爾蘭共和國協議停火,結束近兩年半的愛爾蘭獨立戰爭。

愛爾蘭獨立戰爭結束後簽訂了英愛條約,北愛爾蘭劃歸英國,就是現在的北愛爾蘭地區;南部成為愛爾蘭自由邦,之後脫離英國,成為現在的愛爾蘭共和國。

一九二二年六月,愛爾蘭國民軍和共和軍分別因為支持與反對條約,爆發內戰。這場內戰打了不到一年就結束,某種程度反而確立了北愛爾蘭的存在。

不過,北愛爾蘭並未因此平靜,早就種下的對立,釀成一九六八至一九九八年間、長達卅年的內部衝突。

以新教徒為主的「聯合派」(也稱保王派)支持續留英國,羅馬天主教徒組成的「民族派」(也稱共和派)則認為應該回歸愛爾蘭。

二○二一年四月七日,北愛爾蘭動盪民族主義者和效忠者在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的和平牆發生衝突。(美聯社)
二○二一年四月七日,北愛爾蘭動盪民族主義者和效忠者在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的和平牆發生衝突。(美聯社)

兩派對立 摻雜宗教政治因素

摻雜宗教與政治的兩派對立,早在十七世紀英國殖民時期就結下樑子。北愛爾蘭與愛爾蘭分裂後,民族派認為這是違反愛爾蘭人民意願的決策,也不承認北愛政府的地位。一九六八年,北愛爾蘭民權協會舉辦的遊行成為兩派衝突的導火線,之後衝突一發不可收拾,北愛爾蘭共和軍的參與及暴力手段,讓情勢更混亂。

英國政府雖派兵至北愛試圖平亂,但難以控制。一九七二年一月卅日,手無寸鐵的十四名平民被英軍射殺,史稱「流血星期日」;同年七月廿一日,北愛爾蘭共和軍在北愛首府貝爾法斯特市區引爆廿二枚炸彈,造成九人死亡,一百卅人受傷,以報復和英國政府的談判破裂,被稱作「血腥星期五」。

一九七三年,民族派、聯合派、英國政府和愛爾蘭政府舉行「桑寧代爾協議」談判,但北愛兩派系皆不同意權力共享方案而破局。一九九八年四月十日,四方陣營簽署「貝爾法斯特協議」(又稱耶穌受難日協議),衝突終於告一段落。

這卅年間不斷發生各種衝突,包括民族派以機槍掃射新教徒平民,或共和派囚犯絕食抗議而死等。

劫持巴士縱火 青年大鬧首府

然而,持續了廿多年的北愛和平,最近似乎又有騷動跡象。因為英國脫歐,讓北愛的獨立問題再度浮上檯面,去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則讓這些情緒發酵。

上月初,北愛首府貝爾法斯特連續多天發生騷亂,巴士遭劫持,街頭石塊亂飛及縱火,蒙面暴動青年投擲汽油彈,還有攝影記者當街被攻擊,參與暴動者甚至有年僅十三歲的少年。而且,騷亂發生在新教徒社區和天主教徒社區的分界處,格外敏感。

北愛政府去年實施包括禁止大型集會在內的防疫措施,但警方卻允許北愛共和軍情報首腦史托瑞的葬禮舉行,出席者達兩千人,不乏民族派政黨新芬黨高層,事後當局也未追究出席者違反防疫規定。聯合派對此非常不滿,批評政府偏袒民族派。

1998年 貝爾法斯特協議 資料來源/法新社
1998年 貝爾法斯特協議 資料來源/法新社

與英有貿易障礙 統派也不滿

英國今年一月一日完成脫歐後,北愛氣氛逐漸緊繃。脫歐談判期間,各方皆努力防止北愛與愛爾蘭之間出現實體設施的「硬邊界」。英國首相強生與歐盟最後同意,北愛留在歐洲單一市場內,和愛爾蘭邊界措施維持開放式的現狀。

但是,北愛和英國之間反而有了貿易障礙,因關稅邊界設在愛爾蘭海,英國運往北愛的貨物要被檢查,聯合派認為英國政府沒有把北愛當自己人,感到不滿。

儘管北愛爾蘭事務部承諾,百年慶祝活動一定辦得熱熱鬧鬧,凸顯多元族群的蓬勃發展,但兩大派系似乎都不領情。聯合派自覺獨立沒讓他們獲得什麼好處,在地方及全國選舉的勢力也有所流失。民族派至今仍不承認英國的統治地位,仍用「愛爾蘭的北部」來稱呼北愛。

Source

作者: HK in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