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慧莉
英國諧星艾金森,日前宣布壓力太大,不想再演出「豆豆先生」,同時也發表他對社群媒體的看法。家喻戶曉的「豆豆先生」詼諧逗趣,其故事亦富含教育與文化意義。艾金森當初是如何接演這個角色,如今又為何不演了呢?
生命軌跡
從農家子弟 到喜劇國寶
羅溫‧艾金森(Rowan Atkinson, 1955-)來自英國中產家庭,父親為農人。由於有嚴重口吃,他童年吃足苦頭。再加上獨特的長相,常遭霸凌和取笑,讓他成長過程中顯得害羞、裹足不前,朋友不多。儘管如此,但他仍找到自己的興趣:科學。
口吃成演藝動力
不過,艾金森早先運氣不太好,不僅受同學欺負,老師也不給力。有個老師就虧他:「不怎麼傑出,應該無法成為了不起的科學家。」但老師只說對了一半。艾金森後來拿到牛津大學電機工程系碩士學位,跌破老師的眼鏡,只是他在念牛津大學期間愛上表演,畢業後決定往演藝之路發展。
之所以往演藝界發展,是因為艾金森發現自己只要演出角色,就可以說話流暢,克服口吃。但一開始,艾金森的口吃讓他有口難開。拍過《妳是我今生的新娘》、《BJ單身日記》、《新娘百分百》等多部愛情喜劇、長年與艾金森合作的英國導演寇蒂斯(Richard Curtis)回憶當年一群年輕牛津大學生為夏季演出,定期聚會討論短劇腳本的情景:有個怪怪的電機系學生總是出現,卻不發一語,但這個沉默、皮膚黝黑的學生在最後一次聚會,克服口吃,「他做了一場關於駕駛的獨白,一邊說話,一邊表演默劇,表演方式獨特,前所未見,真的很天才。」
自創角色成經典
艾金森的天分在電視喜劇《非九點檔新聞》(Not the Nine O’Clock News)正式亮相。接著,他在上個世紀八○年代熱播情境喜劇《黑爵士》(Blackadder)裡擔綱演出。這齣喜劇由他和寇蒂斯一起撰寫劇本;所飾演的主角黑爵士,為他贏得多個獎項的肯定。
但真正讓艾金森大放異彩的是,九○年代所自創的經典角色「豆豆先生」(Mr. Bean)。這個創作者描述為「成人體內存在著兒童心智」的角色,總以滑稽誇張的肢體語言和奇思異想,逗樂觀眾。導演寇蒂斯當年坐在牛津大學,觀看艾金森扮演這個非常自我中心而又白目的角色時,樂不可支,「我這輩子還沒笑成這樣。」
結果,劇中表現「沉默寡言」的「豆豆先生」惦惦吃三碗公,電視系列擄獲全球觀眾的心,不僅銷往兩百四十五個國家和五十家航空公司,還獲得艾美等國際大獎肯定,更衍生出兩部電影《豆豆先生》和《豆豆假期》,以及同名電視動畫《豆豆先生》。艾金森因此名利雙收,成為最富有的電視明星之一。
耍寶為善超吸睛
「豆豆先生」的形象太逗趣,讓許多廣告商紛紛找上門。其中,在一個信用卡系列廣告中,艾金森飾演狀況百出的英國特工,這個角色後來還衍生出二○○三年電影《凸搥特派員》(Johnny English)。此外,他亦參與了《妳是我今生的新娘》等作品演出。
二○一二年,艾金森在倫敦奧運開幕式上亮相,以彈奏鋼琴耍寶方式,與交響樂團一起演出,驚豔世人;二○一三年,獲頒大英帝國司令勳章,表彰他對英國演藝界和慈善事業的貢獻。
除了會演戲,艾金森也是一名業餘賽車手。身價不凡的他,樂善好施,捐給非洲難民的善款高達三億美元,成為全球捐助慈善事業金額最高的藝人。
至此,艾金森走在人生的康莊大道上。儘管一開始舉步維艱,但艾金森努力克服自身限制,發揮天生搞笑的特質,證明只要努力,也可以在不乏俊男美女的好萊塢窄門外,闖出自己的一片天。而他也因「豆豆先生」一角,被喻為「當代喜劇泰斗卓別林」。
性情中人
無可救藥的 完美主義者
艾金森所飾演的「豆豆先生」,穿戴整齊,看似體面,行為舉止卻像個調皮搗蛋的小孩,只要闖禍,拔腿就跑,也因此「鬧」出許多笑話。
跳脫各種框架
表面上,《豆豆先生》是個輕鬆小品,但艾金森其實是透過「豆豆先生」這個諧謔角色檢視生活中的各種處境,如去商場購物想買到最好用的產品;去看診,發現大排長龍;去參加學習營時找不到停車位。這時,「豆豆」總是能急中生智,發揮創意。於是他「很天才」的把水果和食物直接帶進賣場測試,免得買錯,還要退換;用各種「奧步」讓自己可以插隊;自私的把別人的車子開走,好讓自己的車子有地方可停。
「豆豆」的許多行為遊走於道德邊緣。儘管有時他可以拍拍屁股,一走了之,但有時並沒有得逞,得到一些教訓,如插隊的人最後白忙一場,得重排;甚至受到嚴懲,如以小人手段站到位置的綠色車子最後被當成實驗品給輾碎了。
即便「豆豆」的各種突發奇想未必符合道德規範,但他解決生活難題的意圖卻是值得稱許的。一如科德思基教授(Professor Stan Kustesky)所言,「透過艾金森的作品,他讓全世界看到很多問題看似無法解決,但其實是可以被解決的,只要透過不同視角就可找到方法。」這位學者還舉了「豆豆」接見女王那集為例:片中「豆豆」為了穿著打扮跟其他接見者一樣,看到旁邊的人西裝口袋裡放了一條體面的小方巾,沒有手帕的他便靈機一動,拿明信片取代,僅見他撕去邊邊,如法炮製出一條小方巾放進口袋裡。
因此,艾金森的《豆豆先生》在嬉鬧逗笑中富含教育寓意和文化內涵。
豆豆深感沉重
不過,觀眾未來不一定可以再見到「豆豆先生」了。艾金森日前接受《廣播時報》專訪時透露,不想當「豆豆先生」了。專訪中,他表示自己其實有點討厭社群媒體(儘管他的臉書專頁上擁有大量粉絲群),因為演算法讓大家只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造成社會變得愈來愈對立,同時也批判抵制他人的「取消文化」就像中世紀的暴民。他的這番言論或許可以引發共鳴,但比較震撼的是「他不想玩了」。
艾金森在訪談中坦言自己並不喜歡演「豆豆」。究其原因是,「龐大的責任令人不快,壓力很大,很累人」,因此他期待告一段落。今後,他會投入更多時間在其他跟「豆豆」無關的演出計畫。
原來,艾金森不僅主演《豆豆先生》,還負責大部分的編劇,成敗都由他一個人扛,讓他長期活在恐懼和壓力下。相較之下,他比較喜歡當年演出的《黑爵士》,至少編劇好幾位,不需要一個人承擔所有責任。
不過,他仍然願意為《豆豆先生》卡通版配音,因為用聲音表演對他而言比用肢體、表情表演容易多了。
解決自身難題
事實上,早在十八年前演出《凸搥特派員》,艾金森就於受訪時透露《豆豆先生》所存在的問題。當時,他表示,自己並沒有很樂在工作,但這並非懶惰使然,而是壓力很大、很焦慮,「我常常多慮,出演『豆豆先生』尤其嚴重!」
二○一二年,年過半百的艾金森已萌生退意。「《豆豆先生》是我最成功的作品,但很耗體力,也滿幼稚的……除了體力開始下降外,想到五十多歲的人還表現這麼幼稚,有點悲哀。」
相較於「豆豆先生」的輕率、調皮,艾金森謙恭、嚴謹,他不管做什麼都全力以赴,做到盡善盡美。他將此歸因於「完美主義」的性格取向,並自覺「完美主義其實是一種病,不單是品質問題」,這讓他無法輕鬆以對自己的專業。
因此,儘管艾金森淡泊名利,也不缺錢,但就是完美主義的個性讓他有時難以招架。而今,他終於放話不幹了,代表壓力爆表,但是否真的無緣再看到「豆豆先生」了呢?
二○○一年,艾金森與家人到非洲旅行,憑著機智拯救機上乘客。當時,他有貨車駕照,也是業餘賽車手,卻沒開過飛機。結果,機師突然昏迷,眼見危機出現,他親上火線操控飛機,幸好機師數分鐘後甦醒,讓飛機安全著陸。
看來,艾金森很有把事情搞定的能耐。而想辦法解決問題,可能也是「豆豆先生」在博君一笑後最想帶給看倌的訊息。作為幕後創作者,艾金森這次是否真要用掰了自己的分身,來解決壓力問題呢?觀眾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