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台裔投資銀行家許子祥成立的戶戶送(Deliveroo),於 2019 年得到亞馬遜投資名噪一時,但 2020 年經歷受到英國市場管理局反壟斷質疑凍結亞馬遜所投資金,一度陷入困境。尋得創投金援下起死回生後,如今反過來「報復」英國,戶戶送大舉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 2021 年倫敦交易所指標上市公司之一,上市後卻直接大跌,倫敦證交所顏面無光,未來更因此蒙上陰影:是不是英國脫歐以後倫敦證交所地位不保。

戶戶送由美國台裔投資銀行家許子祥,與兒時友人格瑞格‧奧洛夫斯基(Greg Orlowski)2013 年時共同於倫敦創立戶戶送,之後全球擴張。戶戶送也曾來台發展,但不敵競爭對手,於 2020 年 4 月宣布退出台灣。戶戶送在倫敦證交所上市前信心滿滿,宣稱全球新冠疫情對外送業有很大推動力,並期望上市後市值能達到 88 億英鎊(約 120 億美元、新台幣 3,433 億元)。

但戶戶送上市要得到市場青睞,可說有許多先天不足之處,首先戶戶送雖然宣稱 2020 年有半年時間公司有獲利,但全年財報仍然虧損 2.237 億英鎊(約台幣 87.3 億元),市場也懷疑疫情後業績是否能持續;其次,戶戶送面對輿論對外送員待遇的質疑,據倫敦非營利新聞組織調查新聞局(Bureau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調查,戶戶送外送員收入最低低到時薪僅 2 英鎊(約台幣 78 元),遠低於英國最低工資時薪 8.91 英鎊,以及倫敦生活所需最低薪資時薪 10.85 英鎊。

戶戶送與優步(Uber)過去一樣,主張自己是平台,戶戶送的外送員可自由選擇是否接單,因此外送員為自雇者,不受最低薪資限制,並表示外送員時薪 10 英鎊以上,最多可達 13 英鎊,高於基本薪資。部分外送員表示,於戶戶送外送的收入換算時薪為 3~20 英鎊,但演算法不斷改變,越來越難得到高收入。戶戶送與調查新聞局的報告呈現羅生門,但不論真相為何,市場認為戶戶送終會受到政府壓力要求提升勞動條件,結果將嚴重打擊目前薄弱的獲利基礎。

倫敦投資管理公司市通(M&G)表示,戶戶送利用零工經濟的非正式勞工,並非可長可久的商業模式,競爭對手優步就受到在英國最高法院敗訴,被迫接受 7 萬多名英國司機成為公司正式全職雇員,其他競爭對手也跟進走上全職化,戶戶送遲早也必須跟進,將造成獲利侵蝕,因此不考慮投資戶戶送。安本標準投資(Aberdeen Standard Investments)及英傑華投資(Aviva Investors)同樣認為戶戶送的雇用模式不可永續經營而不參與投資。BMO 環球資產管理、教堂慈善與地方政府基金(Churches, Charities and Local Authorities,CCLA)也有同樣顧慮,BMO 環球資產管理稱戶戶送的營運方式是「定時炸彈」因此「不可投資」。

法通投資管理(Legal & General Investment Management)則對戶戶送的股權結構頗有微詞,許子祥本身持有特別股,投票權為普通股 20 倍,以確保經營權,但這等於侵犯投資者的權益,另一方面,也同樣認為各國都會對零工經濟有更多規範。

主要投資機構持懷疑態度下,戶戶送上市前就調降對上市目標價的預期,從每股 3.9~4.6 英鎊調降到 3.9~4.1 英鎊,預估市值從最早樂觀預期的 88 億英鎊調低至 78.5 億英鎊,結果一上市就跌破承銷價 3.9 英鎊,首日一度跌落 2.71 英鎊,4 月 7 日一般投資人可以交易後一度回升至 2.89 英鎊,至 4 月 9 日再度重挫跌至 2.545 英鎊,市值跌至僅 44 億英鎊,僅最初預期的一半。

戶戶送上市後大跌,市場視為倫敦證交所史上最糟的上市。部分承銷機構責怪市場放空,但其實市場借券資料顯示放空單位極少。

雖然戶戶送上市失敗,大體是本身原因造成,Barron’s 報導統計,倫敦證交所新上市公司其實大體表現都很好,戶戶送是唯一的大失敗,但戶戶送上市卻是最具新聞曝光量的上市,不論原因是公司本身關係,倫敦證交所的聲望都受到嚴重打擊。

過去英國或歐陸新創公司多寧可尋求到美國上市,以追求更高預估市值,如 Spotify 就選擇到紐約上市,倫敦證交所一直希望扭轉趨勢,吸引英國本土及歐洲新創企業來倫敦證交所上市,這需求在英國脫歐、倫敦金融中心遭質疑後更顯急迫。

倫敦證交所在急迫感下,誤以為零工經濟是科技新創,把戶戶送當成美國優步的英國版,因此寄望戶戶送上市,能吸引科技新創公司多來倫敦證交所上市,解除市場對英國脫歐後金融中心地位不保的疑慮。結果適得其反,戶戶送上市大失敗,反而拖累倫敦證交所,更招致脫歐後倫敦江河日下的懷疑。戶戶送的失敗也使其他英國或歐陸新創公司重新思考,寧可採取借殼上市(SPAC)到紐約掛牌,更助長相當過熱的借殼上市風潮。

當初英國政界、金融界、倫敦證交所本身都積極爭取戶戶送在倫敦上市,結果是打自己響亮的一巴掌,雖說千金難買早知道,但事前多詢問投資界的意見,其實不難預判有這種結果。只能說在危機感下,往往會判斷失準,即使老牌金融國家英國,也難免犯這種錯誤。

(首圖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Source

作者: HK in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