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像來源,EPA
面對疫情、經濟衰退、脫歐影響、英中關係惡化等一系列頭痛問題的約翰遜政府,最近麻煩事情似乎又多了一件——曾大力推動英中關係「黃金時代」的前首相卡梅倫因為涉嫌公權私用游說政府而震動政界與媒體。
雖然卡梅倫已經出面表示「汲取教訓」,英國政府也展開獨立調查,但是反對黨和媒體要求全面公開調查的聲浪繼續此起彼伏。有執政保守黨內部人士私下擔心,事態可能對保守黨政府造成「劇毒」影響。
BBC中文特此梳理這件有可能最終引發英國政壇大地震的卡梅倫「說客門」事件的來龍去脈。
卡梅倫「說客門」事件
事發直接導火索是一家在英國和澳大利亞兩地註冊的名為格林希爾資本公司(Greensill Capital Company)2021年3月8日宣佈破產的事件。由於這家公司是英國某鋼鐵廠的主要投資方,公司倒閉直接造成約5000工人失業,致使事件開始擴大化。
倒閉訊息傳出,旋即有人指稱說,格林希爾的老闆——澳大利亞人萊克斯·格林希爾(Lex Greensill)當年因與前首相卡梅倫私交甚好,並曾於2018年起聘用前首相為顧問,因此才有可能當年獲得為英國企業融資貸款的業務。
指稱還說,卡梅倫曾向現任政府財相和其他政府部長級官員發送過手機短信,要求「支持」格林希爾被允許加入英國政府運作的新冠企業融資機制(CCFF),以期獲得向英國企業貸款的業務。還有證據稱,卡梅倫曾出面組織「私人酒會」,要求政府官員與格林希爾見面。
卡梅倫犯有錯誤?
這就是目前各方爭執的焦點。負責監督政府行為的部門2021年3月調查之後認為,卡梅倫由於加入格林希爾時已經離任公職三年,因此沒有違反官員行為凖則。另外,他的說客工作也沒有能成功使得格林希爾成為政府運作CCFF機制的一部分。
不過,有證據顯示卡梅倫的確影響到了政府決策者,因為有記錄顯示政府官員在接受卡梅倫游說後向相關部門提出過需要考慮格林希爾申請的要求。

圖像來源,AFP
卡梅倫的回應?
前首相卡梅倫近日終於打破沉默,4月11日透過一份公開聲明表示,他向政府介紹格林希爾完全是「秉公辦事」,「並沒有違反任何政府游說行為凖則」。
不過,他也在聲明中同時承認,「需要汲取重要的經驗教訓」,任何類似推薦都必須「完全透過最正式的渠道」。
英國政府面對巨大難題
約翰遜政府面對來自反對黨和媒體的巨大壓力,近日宣佈展開由政府律師主導的獨立調查,以期給各界一個交代。約翰遜政府如今還承諾,將允許給與律師「最大限度」獨立調查空間,並允許調查從金融融資方面擴展到地產投資領域。
不過,很多分析人士指出,這件事情似乎沒有那麼容易就解釋清楚,甚至有可能給政府帶來「劇毒」效應,並且還可能在保守黨黨內造成內訌。

圖像來源,PA Media
反對黨工黨認為,無論如何一位前首相,可以為私人利益而去動用自己過去任職期間積累的「人脈」,去游說官員本身就是「極不尋常」的事件;如果調查發現這樣的行為「沒有違反現行凖則」,那麼現行凖則就需要修正。
執政保守黨內部聲音認為,眾所周知約翰遜首相與前首相卡梅倫關係不和,如果此番約翰遜「秉公辦事」有可能在黨內被認為「公報私仇」;而如果他對事件「輕描淡寫」,又必然不會被反對黨和媒體輕易放過。
BBC政治事務特派員勞拉·昆斯伯格分析認為,隨著事態的不斷發酵,越來越多的現任和前任政府官員被捲入,因此有人以「劇毒」形容這一事件一點也不為過。她認為,事件至少暴露出一點,那就是現行對政府公職人員如何防止「公權力私有化」的規則、凖則急需修正與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