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直至目前,法國的新冠疫苗行動可說總是遲緩、延誤。法國總統馬克龍周一證實疫苗注射遲緩而說:現在每個星期都很重要。但是,法國疫苗接種數量的不足不僅僅是因疫苗短缺造成的。歷史上擁有著名疫苗祖師爺巴斯德醫生的法國,此次對於新冠病毒的疫苗生產及部署面對美國、英國、中國、俄羅斯,以及不生產疫苗的以色列,都可說是瞠乎其後,在引發嘆息之際也引人探究。

首先馬克龍總統希望加速疫苗接種腳步。當然,這並不是說為了不延誤而可胡亂行事 或破壞疫苗接種應該遵守的各個注射階段,或是放鬆對疫苗儲藏運送的嚴格規定。但是,《金融時報》發表的一個圖表和文章足以震撼法國人:2月上旬,有110萬劑阿斯利康疫苗運送到法國,但截至上周五,全法國僅注射了16%。

由法國的新冠病毒追蹤器網站,CovidTracker與衛生部合作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個鮮為人知的現實,也就是:法國已收到所有藥廠製造商疫苗合計共7,70  2,260。並且,截至227日,僅注射了4,55  5,370。也就是說,還有314萬,3,146,890劑的落差,與衛生部長韋蘭所描述的“立即消化,零庫存,庫存花費零”的策略相距甚遠

在星期一晚上被邀請到法國電視第二台的20點晚間新聞時,衛生部長韋蘭帶着勝利的微笑宣布:阿斯利康疫苗現在起可用於65-74歲的年齡層民眾。不過,他對於這些約300萬的逾期劑量則上態度非常迴避,盡量淡化這些早就準備好派發的剩餘庫存”的數量。但韋蘭的說法卻不太能真正令人信服。也是傳染病專家和新冠疫苗委員會成員的洛納伊(Launay在韋蘭在電視台講話的幾個小時前,在接受廣播界名人布爾丹的採訪將會中豈不還提建議:要更多使用我們擁有的所有疫苗”,以免將其束之高閣,存放在一個櫃子里。

這項疫苗注射結果到底是在與時間競賽或是在拖延?本周一,馬克龍前往塞納聖德尼(Seine-Saint-Denis)訪問時,不禁講出具雙刃劍的一句話,旨在為法國人提供一個視角的同時,這句話還指出,為了贏得這場競賽,從病毒的傳播與疫苗免疫效果之間,每個星期都很重要。但防疫既要與時間競賽,但如今疫苗施打又遲緩,兩者實在衝突。

由於法國在今年初曾碰到防疫部署延遲,現在開啟大力行動,法國如今再也承受不起絲毫的拖延。馬克龍總統很生氣,於一月初要求終結這種防疫行動的拖延。今天,馬克龍已不太可能接受衛生當局提出的許多疫苗技術和物流後勤方面的借口。他保證,在今年夏天結束前,所有法國成年人都可以接種疫苗。

不過,根據CovidTracker網站的數據,以當前的注射速度,這個目標將可以在20237……之前才能實現!

根據重點雜誌記者勒·佛爾就本次法國疫苗部署落後的原因,質疑道:難道歷史上歷經滑鐵盧戰役的法國,現今在疫苗戰上,又會再一次經歷滑鐵盧嗎?

根據數據,就此次疫情現況,2000萬英國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也就是佔了的30 %人口。而法國只有300萬人口接種第一劑疫苗,只有4,5 %的人口接種(法國總共到貨7,702,260劑疫苗)

英國在2020年防疫初期,的確措施不當,導致死亡人數曾是歐洲國家最多的。他們的新冠病毒第一戰役失敗了,但現今在疫苗戰役上正節節獲勝。而法國,似乎卻宣告衛生緊急狀態。

英國的抗疫情當然屬單槍匹馬方式,但是不能以因為自私自利來解釋他最初失敗的原因,因為它在疫苗上的表現反倒是非常優秀。

·佛爾指出,英國在2020年就提早部署,牛津大學開始着手疫苗工作,指定由阿斯利康AZ實驗室製造疫苗。反觀法國的巴斯德研究所因為陷入自我體系的戰爭而放棄其新冠疫苗製造計畫,這也是巴黎競賽雜誌不久前有所揭露的。

除了著名的以色列超前部署大量採購新冠疫苗案例外,英國也於2020年5月一開始,就在其衛生部門設立一個疫苗專責小組團體,任命一位重大危機處理專家以及部署投資專才的一位生化女專家凱特·賓漢 Bingham)負責領頭。這個疫苗團體的首要任務是:保固英國疫苗供應的安全。英國政府預先採購疫苗,不排除任何實驗室,任何生技公司,英國簽約公司中也包括了一家位於南特的法國暨奧地利聯合生技公司瓦爾內娃Valneva),結果法國錯失這家它原本應很可能唾手可得的機會。

英國政府的這個疫苗專責團體的第二個任務是:籌組疫苗運送的倉儲物流。英國的這項新冠疫苗動員部署可說到了最高規格。義工大軍在去年夏季和秋季已經組成,來協助給與醫護人員的接種,英國甚至在各個大教堂里來進行這項接種。

許多英國疫苗接種中心的是24小時全天候工作。反觀法國,在星期天,幾乎沒有疫苗注射行動。英國人的防疫不放任技術官僚領導防疫步驟,也不需要顧及這些官僚無效地提出警告,或是得徵求官員們的同意。英國衛生大臣漢庫克,不像法國衛生部長韋蘭那麼健談,但疫苗工作卻成效驚人。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經濟學家樂維在一個論壇上指出:超前部署、行政敏捷、務實、敢冒險、公私企業合作、聯合集體智慧,這就是英國成功的理由。反觀法國的特性是:垂直的上行下效、繁文縟節、處處得小心翼翼原則、國家政府的傲慢、蔑視具體組織籌畫,這些都成了法國的軟肋。

根據統計,法國17世紀的創造力40 %勝過英國的30 %18世紀中期英國工業革命成功是因在法國創造力跌至30 %的同時,英國的工業創造力超干過法國的兩倍,這是法國學者裴蕾菲特(Peyrefitte)指出的。

這名法國學者還說,法國有很多傑出的學者,但我們法國人要把理論化為實際是一個大問題,我們往往把實際效用性放在無私科學的神壇上當做牲祭燒掉了。

這名學者不勝唏噓表示,兩個世紀後,我們註定要為其他國家所發現的疫苗做代工。我們現在成了追隨者,而不是創新發明者。

這些法國時事評論員或專家學者可說毫不顧惜顏面地掀開自家“醬缸文化”的底牌,或許真是愛之深,責之切吧!

發明鼠疫疫苗的巴斯德醫生的勝利光輝如今似乎已成法國昔日黃花。的確,就在不久前,法國著名藥廠賽諾菲已淪落到宣布要替輝瑞德國BNT制藥廠做新冠病毒疫苗的代工製造。

Source

作者: HK in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