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持續與中國深化經貿關係,人民幣的魔力是否真的大到足以讓人權大國放下原則?還是歐盟另有所圖?圖為2020年12月30日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圖)與一眾歐盟領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視訊會談,「原則上」通過「歐中全面投資協定」。(路透社/達志影像)

香港和背後的中國政府在出盡手段打壓反送中抗爭之後,香港的國際地位大受影響。例如在英國「經濟學人」在2月3號公布的 2020年民主指數 就把香港的排名大幅降低至87名,較一年前急跌12位。

在這種情況下,香港人急於尋求國際支援,在抗爭者口中稱之為「國際戰線」。目前,全球多國都針對中國及香港政府的行為作出不同程度的譴責或制裁,當中最強硬的就有美國直接針對港府官員實施制裁手段。而歐洲方面,亦有英國大開BNO 移民之門,接收有意願離開香港的香港人。

與此同時,有些民主大國的舉動則讓人大失所望,例如就有德國。德國雖然也有針對反送中發表過聲明及譴責,但力度相比英美兩國顯得無力,更持續與中國洽談經貿合作,讓人擔心德國已屈服在人民幣之下,對於香港乃至於中國境內許多人權侵害的例子輕輕帶過。除德國以外,素以人權聞名於世的歐盟各國普遍對中國的譴責力度都顯得疲弱。到底歐洲的「國際戰線」為何會有這種結果?在溝通的過程中又碰到什麼困難?

本周我們繼續邀請香港民陣前副召集人 黃奕武 以及民進黨國際部副主任 謝佩芬 跟我們分享。

Source

作者: HK in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