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電總局11日以「違反新聞應當真實、公正的要求,損害中國國家利益,破壞中國民族團結」,取消英國廣播公司(BBC)世界新聞在中國的落地播放權;英國隨後也取消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在英國的播出執照,開啟中國和英國之間的媒體大戰。

對英國與中國相互報復,西方世界多數站在英國這邊,一是認為環球電視網的新聞網充滿中共的政治宣傳,早就該禁了;二是中國禁止BBC落地,明顯干預新聞自由,限制中國人民知的權利。

北京感受外交壓力的,美國15日參與加拿大倡議、有58個國家連署的「反對在國與國關係中任意拘押宣言」,反對一些國家把拘押外國公民當外交籌碼。宣言沒有點名中國,但明顯是指中國2018年在加拿大協助美國羈押孟晚舟後,中國也扣押兩名加拿大人有關。

中國禁止BBC落地,出於幾個原因:首先,中共當局不能容忍外國媒體批評,包括去年美國主要媒體記者由於報導新冠疫情,或被取消工作簽證,或簽證到期不予續簽。今年BBC報導香港民主示威與維吾爾族人權問題,惹惱北京當局。「人民日報」國際評論說,「這是中國維護國家利益的正義舉措,充分表明中國決不接受假新聞、反對他國媒體借虛假報導攻擊抹黑中國的嚴正立場。」

其次,這也是出於相對報復。一周前,英國通訊管理局(Ofcom)取消環球電視網在英國播出執照,理由是依照英國法律,執照持有者必須對播出內容有編輯審查權,擁有執照的星空華文傳媒對CGTN頻道無實質控制權,只是CGTN在英國的分銷商,而非服務提供者。而且執照持有人不得是政府或政黨,環球電視網背後是中共中宣部的中央電視台(CCTV)。

英國也有國家安全的考量。美國國務院最先將中共多家黨媒列為「政府代理人」,而不把央視、新華社等機構視為正常的媒體,也把它們旗下的記者全都當間諜看待;實際上,去年也有三名中共間諜,利用記者簽證進入英國,後來遭英國情報單位驅逐。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國際傳播力量往往與國家力量有關,冷戰時期,美蘇都建立自己的對外宣傳機制,以進行宣傳滲透。這樣做非但沒有因冷戰結束而銷聲匿跡,近年反而更加活躍。無論是美國民營的CNN或英國官股的BBC,都是國家軟實力的象徵,積極推銷本國的價值觀與說法。

隨著中國興起,北京也認為要「說好中國的故事」,不能仰賴外國媒體,所以不惜鉅資,在北美洲、歐洲、非洲與拉丁美洲,都設立新聞製作中心與衛星廣播網。2016年,央視在多個外語頻道的基礎上組建中國環球電視網。此外,各地還有以個人名義創設的大大小小電台,批評者視為中共大外宣喉舌;但贊同者認為,中國終於可以走出去,在國際間積極爭取自己話語權。

國際間對中共的大外宣頗具戒心,認為與西方的新聞標準格格不入。CGTN被鎖定,就是因為英國記者韓佛瑞涉及葛蘭素藥廠賄賂案,被中國當局囚禁兩年,其中所謂自白錄影,不僅在央視播出,也在CGTN的前身央視國際台在英國播出。韓佛瑞認為定罪案屬捏造,一狀告到Ofcom,經過幾年調查,認定CGTN沒有做到平衡報導,傷害當事者權益。

此外,香港民主示威中,CGTN的報導往往偏向港府,只強調示威者施暴警察的案例。基於這兩點,Ofcom認為目前持有執照的星空華文傳媒,無法負起編輯審查的職權,這是因為真正有控制權的是中共政府,而這與英國現行法律相違背,所以執照遭取消。

同樣,北京也不習慣西方的新聞標準。按理說,如果對自己的論述有信心,應該開放外國記者來採訪,鼓勵外國媒體在中國發行或落地。事實上,剛離任的駐英大使劉曉民,就是BBC世界新聞節目的常客,他常雄辯滔滔,提供中方的論點,駁斥英方的說法。

但這兩年,北京的對外新聞政策有很大改變,動不動指責對方製造假新聞,沒有客觀平衡報導,這與出現「戰狼外交官」、國內自由學術環境收緊,屬於同一脈絡。

此外,在YouTube等平台還有許多華人以個人名義製作視頻,呼應中共的主調,宣傳中國、醜化美國,卻未被下架。這場媒體大戰未來如何收場,現在不知。但可想見,中國媒體想走上國際舞台發聲,爭奪話語權,恐怕愈來愈困難,而中國對境外媒體開放的大門,也將愈關愈緊了。

Source

作者: HK in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