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風暴半年,政治形勢遽變,徹底改寫被形容為最後一代香港人的命運。Minna(化名)就讀中學的兒子在前線當「滅煙隊」,默默保護抗爭現場的市民。曾險遭逮捕幸獲旁人營救,同行好友卻被控暴動罪,她與丈夫為了兒子的前途,捨下香港所有,循LOTR入境英國,免節外生枝。

像她這樣的家長:悉心栽培子女讀名校、從小教道公民意識,每年遊行從不缺席……教出胸懷「大愛」的兒子,此刻卻對土生土長的地方感恐懼、絕望,聲言不再返港;連她亦沒想過,瞬間決定即往英國定居,同樣改寫自己的人生。

記者 羅惠儀 攝影 林幸泉

Minna不住囑咐記者,訪問須於她平安抵埗才刊登——她不容絲毫差池影響兒子。倉促決定移民,離港前爭取時間與不同朋友相聚,萬般感觸:「想不到一場社運改變了很多香港人的前途。這一次社運動搖了香港,當我每一次跟朋友道別,也不敢再向後想太多,惟有向前看。」

她與丈夫同為專業人士,被視為「收成期」的中產,未屆退休之齡,也得捨下所有,透過BNO簽證「5+1」赴英重新開始,只為前線抗爭的兒子留後路:「我們想給他居英權。我也不捨得香港,在這裏土生土長,愛這裏美食、郊野、氣候,又有穩定收入,從沒想過移民。」她邊抽泣邊說,兒子就算在彼邦完成學業,也不會返港,覺得此地不再安全。「我知道他很恐懼,曾問他是否已『被記錄』,他不肯再講,或者怕我倆擔心。我們唯一可以做是用BNO跟他來英國定居,我和丈夫6年後不適應也可回來,當有一個在歐洲生活的經驗吧!」

她曾在「煲底」當家長義工支援學生,在現場從未見過兒子,以為他僅參與遊行而已——實情是,兒子遠處見到母親派物資,已轉身離去;及至警暴加劇,兒子終於表白一直參加「滅煙隊」:「他不想其他人受傷,便買手套,見到有催淚彈殼便拾起掉走……聽罷,我很震驚。就我知道的日子、時間,完全想不起哪天,他不是跟我一起。」

兒子還給她看,那雙因踢開催淚彈而燒熔的波鞋,娓娓道來連月抗爭經歷;她竭力安住情緒,卻聽得驚心動魄:「我怕阻止他(抗爭),他不再跟我講……」兒子試過與同學嗌口號後遭人跟蹤,用盡方法始擺脫成功;曾遭「速龍」制服在地綁上索帶之際,幸有市民跑出來助其脫險。「我問他有何感受,他說很驚,說很感激有班年輕人互相幫忙……他覺得自己沒做錯事,只是想站出來表達意見,整個環境卻變得很危險,甚至有人追捕自己。」

「媽媽,我一直是港豬」

在母親眼中,兒子不過是平凡,且對議政不感興趣的中學生。他本來正在走名校生的路,一早計劃出國留學,畢業後很順遂當專業人士。豈料一場社運,徹底改寫自己與同代人的命運。兒子跟她說:「媽媽,我一直是港豬,但我見到一幕幕的催淚彈(場面),我很關注這些事,不過卻不想你們擔心。」往後每逢兒子出動,她唯有堅持同行,守護兒子與他的朋友,「最怕是沒有我們在身邊,他不知在哪個位置。」

向來品學兼優的兒子抗爭信念篤定, 母親自知沒有反對餘地,只得哀求他容許自己站在身後,「他有時出動也沒有告訴我。感謝個天,他好幾次可以逃脫……」猶記得前年十月一日,各區遍地開花,兒子不理她反對堅持往荃灣,她只得隨行:「其實大家都很和平,只是人較多,為甚麼?」她眼泛淚光,指學生與警方各持的武器不對等,益發擔心兒子的安危。

有次維園催淚煙四起,兒子從高處見到籃球場內俱屬一家大細,遂果斷與其他人合力推倒公園圍欄,引領市民往外逃生,他則留守最後;Minna當時身在銅鑼灣街頭,與兒子失去聯絡,每憶起此事,她忿忿不平:「為甚麼是我們的年輕人去保護市民?我知道他出來很危險……他們年輕人那份『大愛』不過是保護市民。」

「大愛」捨己為人

另一場港島大型示威,連環催淚彈下儼如戰場,兒子機警拉着她躲進商舖,拋下一句「媽媽,我出去睇吓有無人需要幫」即直奔街外;當兒子雙目被催淚煙熏,相當狼狽趕回店清洗,Minna始發現與他同行的朋友已失散:「店外已守着很多防暴,我們等了那個仔兩個多小時……」她從新聞見到兒子的朋友被捕,馬上通知對方母親找律師與學校。「我兒子很內疚、難過,不斷想自己做得不夠……而我有想過,如果當日不是自己堅持與兒子一起,他知道我沒裝備要先安頓我,早已與那朋友會合,我想,他都有機會被捕。」她同樣感到內疚,總覺虧欠那孩子。

年輕抗爭者捨己為人,卻令自己萬劫不復:負傷、逃難、入獄、賠上前途者眾,Minna不無欷歔,拭淚說為兒子的正義感自豪:從小帶他做義工,教他關懷弱勢社群;母子關係親厚,兒子至今仍會倚着她談天,才會對她坦白抗爭種種。

「我很佩服他,是甚麼令他走出來?他有給我看裝備——手套、面罩,都是用自己零用錢買;我少有跟他談時事,很多學生不過從通識科認識社會,他與同學一直也不算關心,只是隨着事態發展,卻願意走出來,做到多少便做。」

然而,她自問未必能承受兒子被捕:兒子有朋友沒拒捕也遭棍毆肩膀;或被噴至滿臉胡椒噴霧,痛得不能吃飯和洗澡;甚至被控暴動罪,她未敢想像換着是兒子會如何。見證當權者對未成年學生施行種種暴力,深感憤怒。至社運尾聲,兒子已不敢看新聞。「他對整個社會有很重無力感,我都一樣。」

移民須有家庭共識,Minna的丈夫見兩母子決意移民,也無奈接受。Minna說:「我也犧牲了事業、家人、朋友。要走,幾近為自己『埋單』,我們不過是逃難。到了英國又做不回本行……我和另一半也擔心過,帶去的錢夠不夠生活。幸好賣了層樓,還款給銀行後,看看是否夠錢買個小單位,手上的退休金也不敢亂花……」

她寄語選擇逃難英倫的港人學會轉念:既然下定決心給兒子一條後路,她年輕時也曾想過在歐洲生活,多少對新生活重燃希冀,「我這個年紀,當見識另一個世界吧!否則,六年後再回來,最緊要有命,有健康身體……」

—————————–

《蘋果》英文版免費試睇:了解更多

英文版已登錄《蘋果》App,立即下載/ 更新:iOS / Android

—————————–

支持蘋果深度報道,深入社區,踢爆權貴,即Like蘋果專題及調查組FB專頁!

Source

作者: HK in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