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BNO的輿論戰,有兩大主旋律。
一個是「英國見利忘義別有用心」,一個是「香港人兩頭唔到岸」。
所謂「見利忘義」,主要是貶低英國人BNO 5+1的「用心」,形容只是英國人吸納香港移民和金錢去解決脫歐的經濟問題。他們希望香港人要迷途知返,不要以為英國人這麼好心腸去幫助香港的「黑暴」。舉出的證據包括「唔係直接畀你居英權」、「你要自己生存五年才有機會永久定居」、「黑暴青年無BNO就唔幫」。
又如何?即使英國希望借香港的人才和錢財過橋,又如何?你情我願,「你贈我體溫,我贈你興奮」,明買明賣,你情我願。只要看看別國的移民計劃,便知道英國的5+1不算是「搶錢」,你只要能在英國生存五年,是生存五年,並非要找到工作五年或者讀書五年,理論上,你如果有能力自給自足,即使踎街踎足五年,還是有資格定居英國。新西蘭的移民資格是投資移民,三百萬至一千萬新西蘭元不等,即是最貴要支付五千萬港元才可起行。這真是搶錢了。
還有,美國也支持香港的民主,但美國也沒有放寬移民政策至英國這種程度,可見英國的BNO政策,並不是甚麼「借撐民主實際吸金」。老老實實,其他地方似乎沒有興趣吸香港的金而幫助香港更容易移民。
所以即使BNO移民政策並不能「滴水不漏」,但香港人仍然覺得「執到寶」。
第二個論點,「兩頭唔到岸」,前提是「英國玩嘢原來5+1最後的審批嚴苛不讓你定居」,然後香港已「反制」你的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到時便會「不英不中」的「兩頭唔到岸」,叫大家三思。
問題是,英國如果玩嘢拒絕香港人入籍,好歹還是「外國人欺侮香港人」;香港政府DQ香港人永久居民身份和權利,則完全是「自己人打自己人」,虎毒尚不吃兒,也只有中國政治才會這麼熱衷整治自己人。這也是許多人頭也不回的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