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媒報導,英國擬從2月15日起對在44個領域學習及工作的外國學者和研究人員進行「安全審查」,估計有數千名中國研究人員因此被拒入境英國,已在英國的中國學者也可能被撤銷簽證。中國媒體與學者分析稱英此舉是在「學美國」,具政治動機還帶歧視色彩,若確定實施,中方必定反擊。
觀察者網報導,這是英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再度加碼對中國學者的安全審查。據英國泰晤士報指出,英國外交部已告知當地大學,計畫對想在「國家安全」領域學習或工作的海外學者與研究人員進行安全審查,影響領域包括人工智能、化學、物理、數學、計算機科學和一系列工程領域的學者及研究人員,同時適用於在英企從事研發工作的專業人士。
報導稱,英國政府這項新限制措施預計2月15日公布。安全審查是針對所謂「可能從事間諜活動」的中國學者。估計將波及數千名中國學者到英國學習與工作,已在英學習與工作的學者若被認為構成「風險」,將被吊銷簽證。
英國政府通信總部(GCHQ)並對該國各大學發出警告稱,要提防所謂「敵對國家人員」在英國機構中「竊取個人信息、研究數據和知識產權」,以用於發展自身軍事、商業及政治利益。
在肯特大學(University of Kent)研究網絡安全的中國教授李樹鈞(音)表示,英國此次這些舉措出於政治動機,可以被視為帶有歧視色彩。
去年10月,英國政府曾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敏感學科」領域的中國學者到英學習與工作。去年11月起,再要求中國學者必須披露自己與軍方的聯繫。泰晤士報指出,2018年至2019年,英國共有7330名中國研究型研究生,並有3560名中國學者在英國大學擔任「敏感學科」的講師或博士後,其中大部分受到這些限制影響。
觀察者網指出,泰晤士報在這則報導中,不斷提到美國對中國採取的措施,以此「佐證」英國的做法。美國川普政府去年曾禁止與中國軍方有關持F簽(學生簽證)和J簽(訪問學者簽證)的中國留學生和學者入境。
中國官媒環球網稱,這次是英國又在「學美國」。大公報報導,美國川普政府多次阻礙中國的正常學術交流活動,這次,英國政府有樣學樣。
環球網引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此前針對美國取消中國學生或研究人員簽證事件的看法時表示,這是赤裸裸的政治迫害和種族歧視,中國保留進一步反應的權利。這句話被多家官媒分析是「必將反擊」。
就在英國擬加大對中國學者審查之際,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1月31日結束任期離開英國,他在Twitter上載告別影片,祝願中英兩國「合作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