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進行了一星期的突擊封區強制檢測,成效甚微,特首林鄭月娥「物色」的受限區域並未針對找出播毒原頭,周四(28日)晚被選中的北角錦屏街東發大廈,受檢的475名居民中更未發現有陽性個案,但全港卻在這天發現五十宗確診個案,命中率是零!

林鄭的突擊封區飽受批評,連日來的命中確診發現率奇低,令人覺得她所「物色」地點基本靠估,為的只是應付中央政府,特別是要以行動回應國家主席習近平明言的「很關心、很擔憂」。但這場長官意志凌駕科學專業官僚的政治騷,恐怕逐漸成為香港未來管治模式的預演。

網媒《香港01》周四(28日)引述消息人士報道,中聯辦內部正在進行「海嘯式」的大規模人員輪換,在現時全辦約480人員編制中,一半崗位會有人事變動,規模之大屬歷來罕見。而今次的人員換班,接任的人選許多都與香港並無交集,期望可以「更客觀」、「更科學」地分析香港問題。而接任的新面孔亦較年輕,來自「五湖四海」,目的就是以全新的角度和方法,探討、解決香港錯綜複雜的各種政治和經濟民生問題。

為何這些沒有香港經濟,甚至是不諳廣東話的年輕人,竟能「更客觀」、「更科學」地分析,以及解決香港錯綜複雜的問題呢?他們有何本事比我們香港人更了解自己呢?如果這些年輕人比香港本土官僚更能解決香港問題,那麼香港官員又有甚麼問題呢?中央借這些年輕人解決香港問題,會否反而衍生更多問題?民政專員現在借由疫情怠工,限制出席區議會會議本周最多只有兩次,每次最多兩小時,區議員職能被嚴重架空!那些新上任的西環年輕人被囑咐要另加解決香港民生問題,是否要把民選區議員取而代之?

反正一國兩制越趨變形走樣,越變越不像樣,英國政府回應中國未信守《中英聯合聲明》香港五十年不變的承諾,英國政府決定放寬國民海外護照(BNO)持有人移民限制,周日(31日)起開放申請居留英國簽證,讓BNO持有人可與其近親申請在英國居住、就學及工作5年,再申請成為英國公民。英國首相約翰遜形容,對BNO移民計劃感到自豪。

中國同日隨即作出回應,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宣布,自1月31日起,「中方不再承認所謂的BNO護照作為旅行證件和身份證明。」中國的反制措施能阻撓香港人移英決心嗎?

主持:鍾劍華、曹嘉超

(以上評論純屬主持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Source

作者: HK in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