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
換日線

作者:王敏而/業餘知識分子

聖誕和新年假期才剛落幕,強生首相就送給英國人一個「第三次全國性封城」的新年大禮。有鑑於往年就算沒有武漢肺炎時,1 月也是英國流行性感冒的高峰,每年都帶給已經相當脆弱的 NHS 系統非常沉重的壓力;而今年的疫情同樣在聖誕假期過後到達高峰,連續數日都有超過 5 萬名新增確診個案,因此「1 月會再次全國性封城的說法」已經流傳了一段時間,也不這麼讓人意外。

這次封城將至少維持 6 周,並且除了酒吧、餐廳、非必要商店不能營業之外,各級學校也將關閉,封城措施的嚴格程度較接近去年春天的第一次封城。雖然牛津大學/阿斯利康合作生產的疫苗已正式於 1 月 4 日在英國正式上路,但仍然無法改變封城的命運——顯然在未來幾個月中,英國的疫情將進入疫苗接踵速度與病毒傳播速度的賽跑。

英國的疫苗施打計畫

從 12 月初英國開始為大眾接踵疫苗至今,大約已經有 100 萬人接受過第一劑疫苗的注射。在保存較容易且為英國自主開發而較沒有供貨問題的疫苗也順利上市後,疫苗施打的速度應該可以再更快一些。在宣布封城的影片中,強生也提到目前英國的疫苗接踵計畫,是希望能在 2 月中以前,替全英國的四大類族群施打第一劑疫苗,包括:70 歲以上的長者、目前居住在長照中心的長者和照護者、第一線的醫護和社工人員,以及有特殊健康狀況的弱勢族群。

若想進一步了解疫苗計劃,可參考英國媒體《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這篇相當詳盡的報導。至於這個計畫能不能順利執行,還會面臨一些挑戰,包括:疫苗配送、施打人力與供貨穩定度是否足夠等問題。

目前英國政府似乎傾向採取「盡可能為更多人施打第一劑疫苗」的策略,並將兩劑疫苗之間原本 3 周的間隔延長到 12 周,同時也可能會出現混用疫苗(兩劑疫苗可能來自不同廠商)的狀況。這樣的作法會不會影響疫苗的保護力,反而造成疫苗的浪費?會不會造成更多本來沒有預期到的副作用或不良反應?這些問題都還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可以解釋。但無論如何就現況而言,有計畫應該還是比沒計畫更好一些,雖然強生政府的計劃隨時都會髮夾彎。

封城下的牛津生活實況

雖然新一波的全國性封城要 1 月 5 日才開始,但從 12 月中起,因為在英格蘭東南部發現突變種病毒,所以許多地區便紛紛被歸入 Tier 4 區域,進入封城狀態。而由於變種病毒的影響,聖誕節前的幾天時間,英國與法國之間的許多生鮮食品貨運卡車被卡在邊界處動彈不得。於是「英國發現傳染力更強的變種病毒」、「貨運卡車卡邊境,英國恐斷糧」等聳動性的新聞標題,一夕之間席捲台灣各大媒體版面,彷彿整個英國都成了人間煉獄,使得我們在台灣的家人都擔心不已。

然而筆者個人和身邊朋友的生活經驗,卻跟這些報導所營造的畫面大相逕庭:即便封城,依舊可以照常出門到超市採買物資。牛津超市內就算有幾樣特定的蔬菜暫時缺貨,但豐富的貨架上依然有許多食材可供選擇,也沒有出現瘋狂的囤貨潮,實在很難讓人感受到即將「斷糧」的危機。

在經過短暫邊境混亂後,英國和法國的邊境重新開放貨物流通,而困擾英國長達 4 年半的脫歐也終於壓線達成協議。雖然脫歐這隻灰犀牛必將在未來的幾年內對英國造成強烈的衝擊,但英歐雙方達成免關稅的貿易協定,至少確保了英國的貨物供輸不會面臨立即性的危機,進而在疫情已經難以控制之際引起更大的混亂。

簡而言之,無論是疫情還是經濟,英國的現況確實不好,在可預見的未來,也看不到變好的跡象。但對現在生活在英國的筆者與朋友來說,只要做好基本的防護措施,出門戴口罩,在家多洗手,路上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眼下在英國的生活雖然有些不方便和無聊,卻也還算安全無虞。希望疫苗計畫能如同政府預想的順利執行,盡速為疫情畫下句點。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英國防疫戰下半場:開始打疫苗了,為何還會第三度封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究竟是他國「佛系防疫」還是我們不懂差異?談「台灣成功」為何難以複製

加拿大「雪上加霜」現場:安大略省今起全面加強封關,為何「酒類與大麻照常販售」?

作者簡介:

王敏而,畢業於台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目前是英國牛津大學音樂學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為於如何透過討論音樂的全球流動提出批判帝國主義與冷戰政治的新論述。專欄以「業餘知識分子」為名,期許自己成為薩伊德(Edward Wadie Said)筆下「思想上的業餘者」,不為權力所動,只為自己的興趣而發言。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Source

作者: HK in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