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網站上的報告顯示,該病例是一名23歲女學生,近期從英國乘飛機返回上海,去年12月14日檢測出新冠病毒呈陽性,當晚被轉移到醫院隔離。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2月12日,即她飛回中國的前兩天,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她憶述自己在公園跑步時無戴口罩、等待登機時曾摘下口罩吃飯喝水,報告指出這些行為可能導致感染。

症狀輕度 患者隔離治療

12月24日基因測序結果顯示,該病毒株與此前檢測到的病毒株不同,經進一步研究證實,斷定該患者帶有早前在英國發現的變種病毒。報告稱,該患者的症狀為輕度,已被轉移到指定醫療機構隔離治療。

為盡量減少變種病毒傳播的風險,上海已採取多項措施,包括進行密切接觸者調查。報告指出,由於乘客抵達機場時實行閉環管理,因此密切接觸者目前包括與患者同排及前後三排座位的乘客、為該區乘客提供機艙服務的空中服務員。報告稱因防護措施良好,隔離地點和醫院醫務人員不被視為密切接觸。此外,與患者相關的場所正在全面消毒。專家團隊亦已介入消毒、個人防護和醫院感染控制等工作。

央視新聞引述中疾控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表示,英國變種病毒與過往變種病毒株的致病性、嚴重性或死亡率未見差異,致病性無明顯變化,亦未發現會對中國推出上市的滅活新冠疫苗的免疫效力產生影響。他呼籲民眾不必恐慌,繼續嚴格落實現有防控措施,加強個人防護意識,有輸入病例的醫院或定點隔離酒店,醫護及從業人員應加強防護。

內地專家:未見嚴重性有異 不減疫苗效力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稱,變種病毒大機率不會讓疫苗失效。他表示,若捕獲到英國傳入的變種病毒,可用作培養,「跟我們已有的抗體血清做交叉,如果能結合得上,就說明我們疫苗是有用的」。

世衛組織周四通報新冠病毒出現以來的主要變種情况,包括4種變體:去年1月底至2月初的「D614G」突變,至去年6月,該變種成為全球主要傳播類型。去年8月至9月,丹麥發現一種與水貂相關的新冠病毒變種「Cluster 5」,初步研究發現,該變種可能減少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後產生免疫保護的範圍和持續時間。去年12月14日,英國報告「VOC 202012/01」病毒變種,該變種具有更強傳播力,目前已在31個其他國家和地區出現。另一為12月18日南非檢測到的「N501Y」突變。

世衛:病毒變異多不增傳染性 或增發病率

世衛組織表示,所有病毒都會隨時間推移而變化,大多數變異不會導致病毒傳染性增加,有時甚至會限制其傳播。但一些變種會導致更高的發病率,所以需採取更嚴格的公共衛生措施來控制變傳播。

(綜合報道)

(抗疫新階段)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Source

作者: HK in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