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年約16萬個弱勢家庭的學童面臨經濟弱勢、隔代教養或是身處風險的成長環境。位在永和的中華長照協會今年開辦課照班照顧弱勢兒童,每周三都有一個特別挺拔的「外國臉」老師出現課堂,帶小朋友用英文玩遊戲、認識台灣,甚至讓孩子勇於開口,以英文做簡報。
這個老師名叫Jed Alexander,今年30歲,來自英國倫敦南部的小城坎伯利(Camberley)。因大學時來台學習中文、遊玩後便深深愛上這片土地,後來也留在台灣的國際學校教書。
Jed因母親早逝,在英國讀書時也曾受惠於教學志工。他說,台灣弱勢學童處境,讓他想起似曾相識的兒時,所以決定利用閒暇之餘,來協會教弱勢學童,用不同的文化視野看見世界。
Jed說,一開始其實滿挫折的,因為孩子們來自各個不同的家庭,有些會在上課玩手機、把他當空氣,又不認真上課。但Jed說,這樣的狀況讓他覺得很有意思,因為兒時的自己也是這麼「不聽話」。於是他透過與協會其他老師討論、鍥而不捨與孩子各自溝通,力求達到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課堂樣貌。
Jed描述,三個月以後,雖然偶有需要調整之處,但孩子們如今不僅主動學習,更能夠用英文做簡報上台分享。語言不只是考試科目,更是溝通方法、發現世界的另一種渠道。
中華長照協會課後照顧班主任劉巽澤表示,協會透過與各小學接洽、聯繫,奔走多方後才找到這群需要接受幫助的孩子。同樣地,在台灣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如Jed所說,貧窮、困境限制了孩子們對世界的想像,也讓社會的階級意識日益加劇。
劉巽澤說,站在課照班的立場,希望能夠接住這群需要幫助的孩子,期許透過陪伴與關愛,給予適當的協助。課照班自今年4月創立至今,已服務481人次的弱勢學童,並六間小學合作、與五個NPO協力,築起孩子們的第二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