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企業曾於今(2022)年6月展開全球最大規模的一週工作4天實驗,日前主導機構釋出調查結果,指出多數參與組織給予工時調整政策正面評價,且近半數員工認為效率有所提升。
數據顯示70多家參與本次實驗的組織中,有78%認為這樣的調整是良好或順利的,僅2%表示具有挑戰性。此外,高達88%的組織表示,一週4天的工作制度效果不錯。
負責推動該實驗的機構包含NGO「全球一週4天運動組織(4 Day Week Global)」、智庫團體Autonomy以及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和波士頓學院等研究人員。該計畫目前分別在英、美、加、紐、澳、愛爾蘭等6個國家進行為期半年的試驗,參與公司超過180間。
全球一週4天運動組織官網指出,全英國參與實驗的3300名員工,工作時間將所減為原本的80%,亦即每週僅須工作32小時,但工資仍維持不變,條件是承諾工作效率不會因此打折。
另外數據也指出,有86%的組織表示,他們可能會在11月實驗結束後繼續採納4天工作制。目前,有近一半(49%)的員工認為生產力有所提升,46%則表示工作表現維持不變。
「這樣的結果是令人鼓舞的。」全球一週4天運動組織執行長歐康納(Joe O’connor)說道。「若生產率能維持同樣水準,我們認為這將是工作效率上的重大成功。」
歐康納表示,並非所有一開始就參與實驗的組織都堅持到最後。他提到大約有五分之一的雇主退出,其中有超過一半甚至是在前期計畫階段就選擇離開。
《彭博社》報導,不少公司高管認為,他們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必須克服產業與員工原本習慣的5天工作制,一方面又要調整工作流程,讓公司在4天內還是能獲得相同的生產力。
然而歐康納指出,公司退出的主要原因都是領導階層想太多,最後臨陣退縮。「他們在實驗前就開始試圖解決每個潛在的問題,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生產力的提高與流程的改進都需要團隊來磨合、實現。」他說道。
歐康納也說明,領導階層和員工之間存在的不信任感也讓改革出現困難。他補充,主管有時認為自己的決策方式是開放且自下而上的,但實際上可能並非如此。
「實驗初始絕非簡單易做,所有重大的改變皆是如此。」參與實驗的英國NGO Waterwise總經理羅素(Nicci Russell)向《BBC》表示。「大家都喜歡多出一天的休假日,回辦公室時也精神煥發。這對我們的幸福有益,工作效率也絕對有所提升。」
另一方面,工作時間的縮短,也減緩了員工因通貨膨脹而衍生的生活開支危機。根據《衛報》,Autonomy計算一個人每週若有一天不需上班,將可為其省下每年大約1440英鎊(折合新台幣5萬1500元)的托嬰和340英鎊(折合新台幣1萬2000元)的通勤費用。
Autonomy研究主管斯特朗(Will Stronge)也表示,每週工作4天且不減薪,對於員工在未來幾年維持收支平衡將發揮關鍵作用。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黃皓筠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