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重創英國經濟,零售業亦是重災區之一。英國政府最新數據顯示,零售業歷經連續5個月的銷售下跌,創出自1996年以來,為時最長的跌幅。當中,傢俬與家品的跌幅最明顯。

英國新西蘭達成自由貿協 取消多項商品關稅 【下一頁】

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數據顯示,9月零售業銷售額未有出現預期的0.5%增長,反而下跌0.2%,8月跌幅同時上修至0.6%。外界估計,英國在7月中起全面解封後會釋放的購買力未有兌現,反而錄得自4月起,連續5個月銷售額跌幅。由於英國現正面臨人手及商品短缺問題,加上持續通漲的壓力,英媒憂慮會阻礙英國經濟復甦。

出售傢俬與燈具的家居生活零售店近月跌幅最明顯,自5月登頂後逐月下跌,9月更是出現10%跌幅。化學品﹑玩具店及體育用品店的銷售額亦有明顯下滑。不過,最受疫情困擾的服飾業及百貨公司在9月反而出現升幅,食品店銷售額亦有上升。

英國人提早搶購聖誕禮物 恐供應鏈危機持續至明年  【下一頁】

實體店的銷售仍然慘淡,網上購物卻有穩定增長,於9月來到28.1%,遠高於2020年2月﹑友情大流行前的19.7%。受惠於9月底的恐慌購買,英國燃料銷售首次超越疫情前。但燃油短缺或削弱民眾出外意願,進一步打擊9月零售業銷售成績。

然而,因聖誕假期臨近,不少民眾或會提前購物避免受供應鏈問題波及,預計英國零售業銷售可以出現升幅。英國零售業商會行政總裁迪金森(Helen Dickinson)表示,零售業的反彈有助英國經濟復甦,但政府亦需要為勞動力不足及供應鏈問題尋找長期解決方法。

追蹤國際熱話,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按此】

責任編輯:吳漢培

Source

作者: HK in UK